221 也先长叹忆忠良 分军攻关待追兵(1 / 2)

(),

虽然在北京城下打攻坚战、啃刺猬阵,把也先整得头昏脑涨、苦不堪言。

但是一逃离京师,接下来进入运动战,也先的头脑中便再次充满了灵秀之气。

也先估算了一下自己的剩余兵力,依旧还有十一万之多。

此时也先还不知道阿剌知院已经投入了大明皇帝的阵营。之前的袭营,阿剌知院的五百死士内应的营房正好在西北角,与明军突入的方向一致,在也先的认知里,这帮人已经军覆灭了。

当时黑灯瞎火,就算有瓦剌将士看到了这批死士的反水行为,之后很快也便被明军砍死了。所以死无对证,也先依旧蒙在鼓里,将阿剌知院的三万大军算到了自己的势力里面。

这样一来,也先就又恢复了自信,十一万大军,只要不再杀入大明腹地进行军事冒险,那在战略上,就依然握有主动权。

毕竟现在山西还是瓦剌大军的主场,在宣德、正统、三杨的刻意纵容下,山西的文臣武将,从上到下都与瓦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时任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的杨士奇,还安插了亲信去镇守山西,这些人至今还待在山西。

所以只要进入山西,至少在情报层面,瓦剌远远强于大明的京军。这也就是明军在山西连遭三次伏击,次次军覆灭的原因。甚至连大明皇帝,都不可思议地在土木堡被送掉了。

一想到自己在山西和北京的不同遭遇,也先不禁仰天长叹,几欲落泪,如果自己的大忠臣杨士奇还在,怎么会有今日之败。

现在也先是大明天子亲自下旨册封的亲王,也可以称孤道寡,所以化用曹操那句名言就是:若杨士奇在,不使孤至此。

正统之初,皇帝年幼,就是这位忠心耿耿的杨大首辅,借辅政之机,罢除了锦衣卫的侦事校尉。

当时的皇太后孙氏既不懂,也不在意。当时的正统皇帝就更别提了,一直就没搞明白侦事校尉的重要性。

一直到夺门复辟,进入天顺朝,朱祁镇才如梦方醒,开始重用锦衣卫指挥同知逯杲。逯杲广派校尉侦事四方,这才重新恢复了锦衣卫对地方的侦察监视职能。

可惜啊,那都是天顺朝的事情了,在正统朝,托杨士奇的福,山西并未处在锦衣卫的监控之下,以至于也先大摇大摆地率数万精锐骑兵伏击明军,竟然三战三捷,没有一次被提前发现。

俗话说,人一过万,无边无际,更何况瓦剌数万精锐还都带着战马呢。然而也先就这样带着大军在山西走来走去,三次设伏,竟然完就没人管没人问。

对也先来说,土木大捷,杨士奇当记首功。

为什么是首功呢,因为虽然也先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也明白在武安君白起之后,郭开才是大秦第一战神的道理。

感叹完之后,也先便命之前提早去设伏的一万二千生力军重新整顿,就近劫掠三天的口粮,然后去攻占倒马关。而自己,则带一万五千败军,前往紫荆关。

这次也先的策略更为保险,将大军分成两部,同时进攻紫荆关和倒马关,如果两关都被攻下,那就可以依托险关,进退自如。

如果只能攻下其中一关,那便立即带领部大军,从攻下的关口进入山西,再伺机设伏。

也先想得确实挺美好,到了下午,朱祁钰带着自己的小王妃,悠哉悠哉地在营州卫军营里,陪着立功将士们吃过晚饭,才一起回到王府。

朱祁钰不着急回王府,命亲卫驾着马车在王府周围转了几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