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兵源如此下去,怕是会留下巨大隐患(1 / 2)

第248章 兵源如此下去,怕是会留下巨大隐患</p>

李郁这才松了一口气,气氛到位了。</p>

如同海浪般起伏的欢呼,持续了好一会才慢慢平息。</p>

“从今往后,江宁百姓无需再服徭役。永远废除徭役!”</p>

现场效果炸裂,</p>

如果用千里镜看的话,会发现许多百姓自发的跪在路旁,流着热泪高呼万岁,情感真挚,发自内心。</p>

这些可不是演员!</p>

取消徭役是多大的仁正,现代人已经很难理解了。</p>

望着底下疯狂的人群,李郁突然产生了一种莫大的讽刺感:</p>

自古取天下,大约都是如此吧?</p>

贤君刮,过后会稍稍愧疚,心存体恤,加以休养生息,连本带息变相返还。</p>

暴君也刮,过后继续刮刮刮!</p>

他环视身边的一干人,都恭敬的望着自己,眼神里充满希望。他们都想着从龙,封妻荫子呢。</p>

李郁想了想又令人将张有后召来,任命为马鞍山铁矿的副矿长。</p>

不过并未炸毛,还是热火朝天的投入了建设。</p>

“主公放心。”</p>

“主公,这水泥真是好东西,铺设的道路简直神了。”</p>

“5日前,已经派出了先遣队,带去了10船水泥砖瓦,先盖房子。”</p>

工钱是月银1两,月底发放。这个待遇还行,毕竟包了吃住。</p>

“哦?”</p>

报名当场就发一袋米。</p>

打江宁,情报署的贡献一点不逊色于第一军团!</p>

“是。”</p>

……</p>

“炎炎夏日,上万人聚集,组织难度很大,务必要小心。”</p>

原西山铁厂厂长老陈,则改任矿长。</p>

“露天铁矿,挖开两三尺就是矿石,节约了太多人力。含铁量也高,可比长兴李家巷铁矿好太多了。”</p>

……</p>

“马鞍山那边呢?”</p>

“我会在江宁郊区开设一个工业园,优先从江宁百姓中挑人,名额优先,识字的优先,年轻力壮能吃苦的优先。”</p>

穿越前的李郁即使非煤铁行业人士也听说过这俩大名。</p>

数日后,李郁视察马鞍山铁矿时,老陈感慨道:</p>

“主公,这矿太好了。”</p>

老陈凑了过来:</p>

大军一到,偷采者立马如鸟兽散。</p>

其与淮南八公山煤矿号称安徽双壁。</p>

尤其是在角落里站立的情报署署长刘千,虽不张扬,表情却是很骄傲的。</p>

用李郁的话说:</p>

“嗯,所以初期规划要做好,注意节约和效率。”</p>

看到偏僻的南山矿脉,众人还是倒吸了一口气。</p>

走下城墙,李郁问道:</p>

“都准好了吗?”</p>

一边是围城期间家家破产,一边是李郁百年不遇的仁政。两相比较,踊跃报名。</p>

从江宁到马鞍山距离也就100里路。</p>

“如果你嫌弃矿区破烂,就努力建设好它。”</p>

具体位置不需要勘探,</p>

数百年可能上千前,老祖先们就发现了,只不过碍于朝廷的封锁,只敢偷偷开采一点点而已。</p>

江宁人来了上万,热血上头了。</p>

“主公放心,城中66处米铺同步开始赊米。有衙役维持秩序,有鱼鳞册对照,不会有问题。”</p>

虽然说不是一个府,甚至不是同一个省,但是也能算老乡。</p>

砍伐树木盖房子,铺设水泥道路,烧制砖窑准备起高炉。</p>

“大干1個月,让马鞍山成为江宁最美的外郭城。”</p>

“除了开矿产,你还要操心后勤事务,上万人的衣食住行不简单。”</p>

哪怕在300年后,马鞍山的南山铁矿依旧是华东地区最好最大的露天铁矿。</p>

李郁趁热打铁,令人在江边现场搭建棚子募工人。</p>

……</p>

直接占据了现成的矿脉点。</p>

隔着100里,江宁府遥领马鞍山。</p>

这要是在穿越前,怕是马鞍山百万人民要激动的拍桌子:还有这好事?立刻、马上并入。</p>

……</p>

有胥江园区的建设经验打底,这里进行的很顺利。</p>

排水沟、茅厕、伙房,住宿区,围墙~</p>

主干道直接用水泥铺设,确保一劳永逸。</p>

园区还有一处小码头,此处出发,船只可直接驶入长江。</p>

发展重工业一定要靠水运。</p>

甭说这个时代,就算是汽车火车四通八达的那个时代,重工业都极度的依赖水运。无他,便宜,量大!</p>

如果是陆运:车子会故障,轮胎会压爆,公路会压坏,铁轨也需要维护修缮,燃料也挺贵。</p>

而航运呢?</p>

小舢板和万吨巨轮,河道都一样承载,无需维护,船用燃料极其便宜。</p>

现在是靠风帆,简直0成本。</p>

这一切都感谢神奇的浮力!</p>

……</p>

马鞍山还有一项储备庞大的矿产资源:黄铁矿!</p>

因其外表色泽酷似金矿石,经常被骗子拿去忽悠人。</p>

对于李家军而言,黄铁矿石最大的意义是可替代燧石。从此以后,将不再为燧石短缺而烦恼。</p>

燧发枪的哑火率和燧石有莫大的关系。</p>

每次战役之前,军官们都会提醒士兵:</p>

“换一块好的燧石,莫要上了战场哑火。”</p>

每个火枪兵都随身携带2到3块燧石,方便随时替换。</p>

总之,马鞍山在李氏工业版图的地位无可比拟。人手,物资源源不断而来。</p>

南边的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都已经被李家军攻陷。</p>

形成了一道完美的屏障!</p>

此时的皖南地区,清军已经没有多少存在感了。</p>

安徽由于其地理位置,处于帝国版图腹心,军事地位不高。因而没有驻防八旗,整个省仅有1万多绿营兵力。</p>

皖南区域一共4个营。</p>

这4个营的大部分兵力还被明亮征调,在板桥之战当中全军覆没。</p>

此时除了池州府城还有千余绿营兵防御之外。</p>

整个皖南都处于极度的空虚状态,只要一两个营就可以摧枯拉朽。</p>

……</p>

李郁听取了斥候的汇报后,既喜又忧。</p>

喜的是,地盘又扩大了。忧的是,兵力被摊薄了。</p>

“义父,募兵吧?”李小五说道。</p>

“我正在琢磨此事。”</p>

见义父沉思,李小五猜到了几分,询问道:</p>

“义父,可是为兵源担忧?”</p>

“是啊。江南百姓视从军为洪水猛兽,做佃户都不愿当兵。淮西汉子倒是愿意,可如今李家军序列中皖人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6成。再增加怕是要留下隐患。现在我可以用饷银和军规笼络住他们,可一旦他们成长为了我军的中坚力量,就会拥有自己的想法了。届时,除了北伐和从龙之功,我想不到什么可以稳稳驾驭他们的。”</p>

李小五默然,突然说道:</p>

“参谋本部。”</p>

……</p>

林淮生来了,他亦有相同的顾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