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转换,青州平原郡。
平原相史弼独坐衙中,手中持观朝廷邸报,目含愤懑之色。
郡丞登堂,小心问道:朝廷诏命天下,举告钩连党人,催迫甚急。今闻各郡国所奏党人相连及者多至百数,唯我平原独无所奏。天子震怒,已遣钦差特使,前来问罪矣。
史弼:此非天子震怒,是阉竖震怒也。我郡并无党人,岂可诬奏
郡丞:然则钦差从事今已坐于传舍,立召本郡诸吏前去问话,大人将如何答对
史弼:他有来言,我有去语,问便问罢,怕他不成!
于是便即召集阖衙诸吏,前往传舍,来见天使,登堂施礼:参见从事大人。
天使横扫平原郡诸吏一眼,最后盯住史弼,阴恻恻问道:天子明下诏书,疾恶党人,旨意恳恻。青州六郡,其五郡皆有党人,你平原以何治郡,而得独无
史弼不卑不亢,施礼答道: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我为平原相,职责所在,有死而已,欲我构陷良善,所不能也!
天使闻言大怒,立即命令尽收平原郡僚属下狱,并具折上奏,说史弼不遵帝旨。
来日圣旨诏复:既逢党禁中解,可即释放平原郡僚属,只命史弼罚俸赎罪可也。
平原诸吏获释,因此遍传郡相史弼恩德。因其违旨不举,郡中士人得脱此难者甚众,也将史弼视为圣贤,感戴不已。
镜头转换,京城洛阳。
党锢既解,窦武遂向朝廷推荐四位名士,分别乃是沛人朱寓、勃海人苑康、会稽人杨乔、陈留人边韶。桓帝召集四士廷对,对四人才华称赞不绝,甚为满意,皆都委以官职。
又见杨乔容仪伟丽,桓帝爱其才貌,欲以公主妻之。杨乔固辞不得,绝食七日而死。
镜头转换,蜀中巴郡。
虽然已至八月仲秋,巴郡依旧酷暑不减,热浪逼人。
有郡人为避暑热,欲就村头池塘洗浴。因见池水混浊,便戏言相恐:此池中必有黄龙!
由是讹语相传,不一日便即传遍全郡。
太守闻之,信以为真,便欲以为祥瑞,上报朝廷。
郡吏傅坚谏阻:此鄙夫走卒戏语,焉能当真,以此戏弄朝廷
太守不听,终于呈表上报。不料奏表发出未久,便闻桓帝驾崩噩耗。
镜头转换,延熹十年冬十二月,洛阳皇宫。
桓帝因为荒淫过度,忽至病笃,驾崩于德阳前殿。享年三十六岁,在位二十二年。
因是突发暴疾而崩,又无继嗣太子,由是天下无首,朝野大慌。
皇后窦妙执掌朝政,下诏书道:夫民生树君,使司牧之,必须良佐,以固王业。前太尉陈蕃,忠清直亮。其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
当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胃惧权宦,俱都托病不朝。
陈蕃见此,便以私书递送诸部尚书,责以大义: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
诸尚书惶怖,于是皆起而视事。众请皇后窦妙临朝称制,将大行皇帝刘志葬于宣陵。
因桓帝无嗣,皇后之父窦武议立新帝,乃召侍御史刘鲦问道:卿观宗室之中,可有贤德能继帝位者否
刘鲦答道:章帝第五世孙、解渎亭侯刘苌之子刘宏,少年老成,聪明睿智,堪为皇嗣。
窦武闻罢,入见女儿,将刘鲦之荐说之。父女决策,确定迎立刘宏。窦武遂与中常侍曹节率中黄门、虎贲、羽林千人,将刘宏自封国迎至京师即位,是为汉灵帝,年仅十二岁。
因皇帝年幼,窦皇后临朝听政,称皇太后;以父窦武为大将军辅政,效窦宪、梁冀故事。
字幕:窦武,字游平,名臣窦融玄孙,定襄太守窦奉之子。
镜头闪回,叙述窦武来历。
窦武出身豪门,年轻时以善习经术有德著名,曾在大泽中教授门生,名声著于关西。
延熹八年,窦武长女窦妙被选进宫中,封为贵人,窦武因此升为郎中。同年冬,桓帝立窦妙为皇后,窦武随之升任越骑校尉,封槐里侯,食邑五千户。
延熹九年,窦武拜为城门校尉。期间征召名士,廉洁奉公,妻子衣食仅够吃穿而已。
当时朝廷对西羌连年用兵,粮食歉收,人民饥饿。窦武将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太学生,又用车载粮食饭菜,在道路上施给贫民。
窦武侄子窦绍,任虎贲中郎将,性情疏懒奢侈。窦武经常严厉训诫,但见其不肯觉悟,于是上书请求撤职,又自责不能训导窦绍,应首先获罪。
从此窦绍遵守节制,事情不论大小,凡非法之行都不敢做。
当名士李膺、杜密等人因党事被逮捕审讯,窦武上书切谏,为李、杜等党人伸冤。因其高风亮节,被太学生及清流之士标号,与刘淑、陈蕃合称“三君”。
闪回结束,灵帝即位,窦武就任大将军辅政。社稷得安,窦太后下诏表彰陈蕃:
盖褒功以劝善,表义以厉俗,无德不报,《大雅》所叹。太傅陈蕃辅弼先帝,出内累年。忠孝之美,德冠本朝;謇愕之操,华首弥固。今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
陈蕃上疏辞让:使者即臣庐,授高阳乡侯印绶,臣诚悼心,不知所裁。臣闻让,身之文,德之昭也,然不敢盗以为名。窃惟割地之封,功德是为。臣孰自思省,前后历职,无他异能,合亦食禄,不合亦食禄。臣虽无素洁之行,窃慕君子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若受爵不让,掩面就之,使皇天震怒,灾流下民,于臣之身,亦何所寄顾惟陛下哀臣朽老,戒之在得。
窦太后不许,陈蕃固让,竟不受侯爵之封。
刘宏即位为帝,诏改元次年为建宁元年。窦武因功被任为大将军,封闻喜侯;与太傅陈蕃、司徒胡广,共录尚书事。子窦机封渭阳侯,任侍中;侄窦绍封雩侯,迁步兵校尉,掌管北营五军中一军;窦绍之弟窦靖封西乡侯,为侍中,监羽林左骑;由此窦氏掌权。
陈蕃常有翦除宦官之意,朝会时悄对窦武说道:中常侍曹节、王甫等操弄权柄,实为罪祸魁首。今不诛杀,后必成患。
窦武闻言,点头称是。陈蕃见与己志同道合,不由大喜,推席而起,自去上书太后。
二人计议既定,窦武于是大聚同党。遂招引亲信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又征召李膺、刘猛、杜密、朱寓等一班君子党名士,齐集朝廷;复邀请越巂太守荀翌为从事中郎,征召颍川陈寔为掾属,共同商定计策。天下士人闻风,无不振奋。
不料窦、陈之谋,早被宦官集团探知,由此引起警觉。
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因知桓帝乳母赵娆早晚侍候太后,便与赵娆勾结,以讨好太后。窦太后由此信任曹节等人,引为心腹,并多次封爵授官。
曹节及其爪牙大都贪婪暴虐,素为朝野臣民痛恨。陈蕃认为谫除其党,乃是顺从民心之举;又自忖对太后昔有拥立之恩,此事必成,于是便向太后上疏。其疏略云:
臣闻言不直而行不正,则为欺乎天而负乎人。危言极意,则群凶侧目,祸不旋踵。钧此二者,臣宁得祸,不敢欺天也。今京师嚣嚣,道路喧哗,言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等与赵夫人诸女尚书并乱天下。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方今一朝群臣,如河中木耳,泛泛东西,耽禄畏害。陛下前始摄位,顺天行诛,苏康、管霸并伏其辜。是时,天地清明,人鬼欢喜,奈何数月复纵左右元恶大奸,莫此之甚。今不急诛,必生变乱,倾危社稷,其祸难量。愿出臣章宣示左右,并令天下诸奸知臣疾之。
窦太后览奏不悦,说道:此翁老矣,因何容不得几个宦竖!
百官闻说此奏,则无不震惊。
镜头转换,灵帝即位当年五月,京师发生日食。
窦武便借天象生变为由,认为群阴剥阳之兆,先下手诛杀中常侍管霸、苏康;还要诛除曹节等人,乃奏请太后允准,窦太后犹豫未决。
迟至八月,刘瑜寄书大将军窦武、太尉陈蕃,提醒立即动手,以防意外之变。
窦武警醒,遂罢免黄门令魏彪,以小黄门山冰代之,并将长乐尚书郑飒关进北寺狱。
陈蕃建议立杀郑飒,窦武不从,命山冰等人审之,供辞连及曹节、王甫等宦官。窦武大喜,欲再加追审,将其余党一并上奏收捕。
是夜窦武归府住宿,将奏疏草稿遗落宫内省中。宦官朱瑀暗探消息,见到案上所写奏章,不由大惊失色,破口骂道:宦官放纵非法,当然该杀。我等何罪,何以非要一起族灭
因此回到内宫,立即召集亲信长乐从官史共普、张亮,并强壮宦官十七人,扬言大呼:陈蕃、窦武奏请太后废帝,大逆不道!
曹节听说,惊慌失措,于是挟持灵帝,关闭宫门,胁迫尚书官属写诏,任命王甫为黄门令,持节到北寺狱收捕尹勋、山冰等人。
山冰不受诏旨,欲要反抗,王甫乃杀山冰、尹勋,并释放郑飒。接又劫持窦太后,夺去玺书,并使郑飒等持节带兵,前去收捕窦武等人。
窦武见事不妙,急驰入步兵营,射杀使者,召集北军数千人,屯于都亭,对军士下令道:黄门宦官反叛,挟持帝后。尔等只管尽力诛杀叛贼,皆有封侯重赏。
王甫既然夺到玺印丹书,便即矫诏,令少府周靖行车骑将军,假节。复闻当时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刚刚率军回师,便命其与周靖率五营军士,讨伐窦武。
张奂见有天子符节及太后玺书,因不明真相,便为宦官所用。
当天深夜,王甫率领虎贲、羽林、厩马刍、都侯、剑卓戈士,共一千多人,出屯朱雀掖门,与张奂部队会合。次日早晨,两军对阵于禁阙之下。
王甫见手下军士逐渐增多,信心大增,命周靖对窦武部下军士喊道:窦武造反,是属灭族之罪。你等都是禁兵,应当保卫宫省,为何随其反叛念你等被骗无知,先投降者有赏!
营府军士素畏宦官,又不明真相,于是闻声而降。未到中午,窦武手下军兵几乎散光。
最后窦武被围,眼见求生无望,只得自杀,被枭首于都亭。由是王甫挥兵大索,将窦武宗亲、宾客、姻属全都杀害,家属流放日南郡。
窦太后此时权柄尽失,也被软禁于云台。回想此事皆因自己迟疑不决引起,后悔不及。
窦武暴尸街头,群臣避之不及。只有胡腾曾任大将军府掾属,独为窦武殡敛行丧,因此也被禁锢。窦武之孙窦辅,后经胡腾与令史张敞竭力帮助,终于得以生还。
曹节闻说既杀窦武,又发太后矫诏,明定其谋逆大罪。
陈蕃听说变乱陡生,率领属官及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振臂高呼:大将军忠诚卫国,宦官造乱,怎反说窦氏不守臣道
王甫时从宫里出来,听到此语,斥责陈蕃:先帝刚刚去世,陵墓还未修成,窦武有何功劳,兄弟父子三人封侯另私纳宫女多人,饮酒作乐,一月之内搜括财富亿计。大臣如此,是谓臣道乎公乃国家栋梁,带头徇私枉法,结成朋党,扰乱朝纲,有何面目在此贼喊捉贼
于是命令禁军,立刻逮捕陈蕃。
陈蕃拔剑大喝:我乃三世老臣,三公首辅,哪个敢来拿我
兵士闻此,不敢靠近。王甫于是再调禁卫,尽捉陈蕃徒众,关进北寺狱中。
宦官随从骑士对陈蕃又踢又踩,骂道:死老鬼,你今自身难保,还能裁减我部众,剥夺我额外收入乎
陈蕃满脸流血,一声不响。由是当天杀害,家属流放比景,宗族、门生、部属免职禁锢。
陈留人朱震时为铚县令,听到消息,弃官前往洛阳,收葬陈蕃尸体,并将其子陈逸藏在甘陵境内。事情被人发觉,朱震被捕入狱,全家皆被关押。
朱震受尽严刑拷打,宁死不说逸的去向,陈逸因而得以逃脱。
画外音:陈蕃幼时所发“大丈夫当扫除天下”雄心壮志,由此悲壮结局。后世亦有人云:“一屋不扫,则何以扫天下”恐此翁地下有知,亦当无言可对。
字幕:便在陈蕃、窦武悲壮谢幕之际,正有一颗军政新星冉冉升起。
镜头闪回,董卓登场。
字幕:董卓,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人。父名董君雅,曾担任豫州颍川郡轮氏县尉。
董君雅在颍川任期间,生下董卓、董旻二子,故此分别取表字为仲颖、叔颖。
董卓随父离职返回家乡,喜爱行侠仗义,曾到羌人部落游玩,与诸多羌人首领结交。在家耕种期间,羌人首领前来看望,董卓则杀耕牛款待。
羌人首领非常感动,回去后凑集上千头各种牲畜,赠给董卓,以为报答。
董卓成年之后,就在陇西郡府担任官吏,负责地方治安。
匈奴人经常骚扰边境,劫掠百姓,凉州刺史成就征辟董卓为从事,使其御敌。
董卓武艺超绝,力大无双,擅长佩戴两副箭囊,骑马飞驰,左右射击。由是便领凉州刺史之命,领兵大破匈奴,斩获千计。就此声名雀起,始为世人所知。
并州刺史段颎听闻董卓之名,将其荐入朝廷公府,担任羽林郎。因董卓粗猛有谋,屡建战功,其后历任广武县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
然而花无长开,月无长圆,正当董卓仕途通畅之时,却因公事出错,免职还乡。
闪回结束,镜头复转,张奂班师回到洛阳,当日遭遇政变。
只因不明真相,张奂便被宦官曹节利用,信其矫诏,率军士围攻窦武,迫使窦武自杀。
其后陈蕃被诛,窦太后幽禁南宫,曹节、王甫等宦官得势掌权,挟天子以威令天下。事变之后论功,张奂便被升任少府,又拜大司农,以功封侯。
张奂深恨己为曹节所骗,坚决辞让封侯。
建宁二年夏,灾异屡现于京师。有青蛇见于御坐轩前,又大风雨雹,霹雳拔树,不一而足。灵帝下诏,使百僚各言灾应。张奂为赎前罪,乘机上疏。其疏略云:
臣闻风为号令,动物通气。木生于火,相须乃明。蛇能屈伸,配龙腾蛰。顺至为休征,逆来为殃咎。阴气专用,则凝精为雹。故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或志宁社稷,或方直不回,前以谗胜,并伏诛戮,海内默默,人怀震愤。昔周公葬不如礼,天乃动威。今武、蕃忠贞,未被明宥,妖眚之来,皆为此也。宜急为改葬,徙还家属。其从坐禁锢,一切蠲除。又皇太后虽居南宫,而恩礼不接,朝臣莫言,远近失望。宜思大义,顾复之报。
天子览奏,不敢自专,因问黄门常侍。中常侍皆都极力阻止,奏请转任张奂为太常卿。
张奂又与尚书刘猛、刁韪、卫良联名上奏,同荐王畅、李膺可参三公之选。曹节等愈加痛恶,遂迫天子下诏切责。张奂等自囚于廷尉待罪,数日得出,以三月俸禄赎罪。
司隶校尉王寓是宦官党羽,欲借公卿荐举自己,百僚畏惮,莫不许诺,唯张奂独拒。王寓大怒,遂诬陷张奂以党人之罪,奏请禁锢罢归田里。
从此之后,张奂结束仕宦生涯,回到弘农,闭门不出。后收弟子千人,讲诵儒经,著《尚书记难》三十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