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人离乡贱(求收藏,求推荐票)(2 / 2)

他站在一旁看了这些难民好一会儿,发现他们应当是一家人。有一对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有一个和他差不多年级的少年,少年的怀中,还抱着个半大的孩子。

这对老人看上去年纪不小了,不过从那少年的称呼得知,这对老夫妇乃是他的父母。之所以如此显老,无疑是操劳过度,加之逃难路上食不果腹导致。

他们四人全都面黄肌瘦,尤其是那对老夫妻,面容枯槁,骨瘦如柴。说是赶路,其实就是在缓慢的前行,就连走路都是颤颤巍巍的。

王还真心有不忍,想上前帮忙,又不知如何开口。眼见天色已晚,他快走几步。寻了个由头,和他们交谈起来。

在交谈中得知,这一家人确实是南下逃难的。原本家中就不富庶,加上最近打仗,官府频频征粮。雪上加霜之下,他们迫不得已,才背井离乡,选择南下。

无论何时,打仗苦的永远都是百姓。官府征粮可不管你有没有余粮,交不上粮就交钱物来抵,没有钱就交人,上战场打仗。

如今战事吃紧,这些百姓又未曾训练。仓促上场,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说到痛处,这老者一把鼻涕一把泪。

王还真也心有戚戚,要不是无路可走,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呢。常言道人离乡贱,物离乡贵。这个时代的百姓,家几乎就是他们的一切。

和这个难民说话之时,前方的道边,出现了一个残破的小楼。远远看去应当是个废弃的驿站,怪不得刚才看到的那几个士兵,行色匆匆。

原来此处的驿站早已废弃,如果他们今天不赶到下个驿站,估计就只能在野外休息了。这样想着,王还真带着众人来到了小楼跟前。

到了近处一看,这小楼的样式果然是个驿站。只不过大半都已经坍塌,主楼几乎摇摇欲坠,只有东西两间厢房,尚且还有屋顶。

王还真打量了一番,向着东面的厢房走去。推开门之后,里面尘土飞扬。地上堆放着已经干枯的稻草,遍地都是干燥的马粪。

看起来应该是个马圈,他摇了摇头,转身走向西边厢房。还好,西边厢房虽然破旧,但是土炕仍在。王还真招呼几人进来。

然后转身去捡了一些干燥的马粪和稻草,放在屋内之后,对着他们说道:“你们在这先休息一下,我出去找点吃的东西。”

说罢,便向着山中走去。其实他背着的包袱里,就有干粮。并非他不想拿出来,而是这里人多,这点干粮杯水车薪。

所以他打算去山中碰碰运气,趁着天还没黑。王还真拿着弯刀进了山,很快,便看到了一块裸露在外的硕大树根,他顿时心中一喜。

拔出弯刀,正准备上前将其挖出,突然身后响起了一个女子说话的声音,只听那声音说道……

“日落西山,夜晚将至,弟弟为何独自一人,在山中逗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