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兴帝不想走,却也没有道理挽留舅母,想了想,他对美人舅母道:“朕看舅母身体欠安,这边离宫门尚远,舅母稍等,朕安排步辇送舅母出宫。”
云珠忙道:“怎好如此麻烦,臣妇自己走就是了……”
乾兴帝笑道:“您是朕的舅母,坐个步辇算什么,舅母不必推辞。”
云珠还能说什么?
第62章御妻有术,或是御夫有方
乾兴帝在美人舅母面前尽了“孝”,再没有其他借口逗留,带着万公公等人先走了。
云珠走到宫墙投下来的阴凉中,等着御赐的步辇。
领路的宫女是曹太后身边的,云珠注意到,这宫女偷偷瞅了她几眼。
云珠只当没有察觉。
她能感受到乾兴帝对她的特别,这些太监宫女都是人精,察觉点什么也很正常,只是乾兴帝才刚刚十二岁,可能是因为尊敬舅母才格外礼遇她,也可能是出于小孩子对美貌女子或俊美男子单纯的亲近欣赏,谁敢笃定乾兴帝一定是动了那种惊世骇俗的念头?
包括云珠自己,她也说不清这小昏君到底在琢磨什么。
俊男美女天生就是会比普通容貌的人要多占一些便宜,包括身高、气质这些眼睛能看见的条件。打个比方,一个铁匠师傅收了两个徒弟,一个长得俊一个长得丑,那么通常情况下师傅包括铁匠铺里的其他人都会对俊的那个更好,这种好与男女之爱一点关系都没有,就是单纯地“看着顺眼”。
除了便宜,相貌好的人也会遇到很多麻烦与危险,尤其是出身低微的美貌女子,很容易被男人盯上,要么强取豪夺掳回家里做妻做妾,要么被人卖去青楼,更有的直接被街头恶霸拉去哪里害了,连命都未必能保住。
云珠是宁国公府的贵女,她不需要美貌就能享受到家里给予的富贵与庇护,美貌真正赋予她的是众人的欣赏偏爱,是同龄闺秀羡慕的眼光,是男人争先恐后的奉承与爱慕,是她想要嫁谁就能顺利嫁过去的底气,就像曹勋,她几个眼神过去,这人就主动凑过来跟她谈婚论嫁了。
四个蓝衣小太监抬着一架步辇跨过一道月亮门,朝这边走来,后面跟着两个举着长柄伞盖的宫女,另有一个管事公公走在旁边。
“停。”
“国公夫人,您请吧?”
管事公公恭恭敬敬地朝前面的顶尖美人道,同时伸出一只手来,准备扶云珠上车。
因为曹勋既是定国公又是大国舅,府里府外对夫妻俩的称呼也各不相同,甚至同一人也会更换称谓。
云珠并不习惯叫公公们伺候,不过她这会儿真无视管事公公的手,那是公然落对方的面子。
她将手搭了上去。
管事公公殷勤地扶云珠上了车。
步辇整体都由上等的红木所制,坐榻上铺着松软舒适的绸面垫子,腰靠也围了一圈同样的垫子。
云珠进宫次数也不算少了,今日还是第一次坐步辇出宫。
步辇很稳,云珠渐渐放松下来。
宫道宽阔,能容两辆马车并行,可两侧耸立的黄瓦红墙仿佛牢笼,让视野显得狭窄起来。
这就是皇宫,天下第一尊贵的地方,却也是规矩最森严的地方,只有皇帝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其他人包括太后皇后妃嫔,都得看皇帝的脸色,除非这个皇帝早已被人架空,懦弱无能。
如今的乾兴帝,遇到的是一位溺爱他的太后母亲,是以顾首辅为首的忠正内阁,太后管教不了任意妄为的皇帝儿子,内阁则以国事为主,对小皇帝的私事能管就管,不能管也就随着小皇帝去了,只要小皇帝别捅出太大的篓子就行。
不是内阁不想教出一位明君,实在是本朝昏聩的皇帝太多了,而且还一个比一个倔,内阁管得太多,皇帝就敢几十年不上朝跟内阁对着干,只宠幸身边的宦官,造成宦官干政的复杂局面,与其闹到那种君臣连见面都难的地步,不如在小事上让着皇帝一些。
步辇微微晃动,云珠有一搭没一搭地想着。
不时有宫人出现,见到步辇都恭敬行礼。
到了前朝的宫道上,也会遇到一些官员,他们倒不需要朝一位国公夫人行礼,只是都面露惊讶之色。
云珠就这么被抬出了皇城,风光无两。
慈宁宫。
乾兴帝来母亲这边坐坐,问问母亲叫美人舅母进宫所为何事,很快就走了,不喜欢听母后唠叨。
等领命送云珠出宫的宫女回来,曹太后才知道儿子居然给云珠安排了步辇。
曹太后只觉得荒唐,她的母亲进宫都没有被先帝赐过步辇,云珠何德何能?
曹太后立即派人把乾兴帝叫了回来。
乾兴帝还不知道缘由,进来就问:“母后叫我做何?”
曹太后叫宫人们都下去,皱眉道:“为何要赐你舅母步辇?这件事对你来说只是一件小事,传到宫外却是大事,多少外戚命妇都没有获赐过步辇出入皇宫,你无缘无故地赏赐你舅母,只会让人觉得你还是孩子脾气,滥用恩典。”
乾兴帝本来挺好的心情,突然被这么一通教训,当即就沉下脸来:“朕的舅母身体不适神色憔悴,朕赐她步辇有何不妥?若她跟其他外戚命妇一样面色红润健步如飞,朕自然不会多此一举。”
在亲近的人面前,乾兴帝通常会用“我”自称,只有心情不好了,才会摆皇帝的谱。
曹太后无法否认,今日云珠的气色确实不佳,可她还是不明白:“你既然不喜宁国公府,李耀李显兄弟都被你外放了,宁国公的锦衣卫指挥使一职早晚也要交给沈阔,为何还要给李家的女儿恩典,你该不会真的把她当亲舅母看了吧?”
乾兴帝只觉得好笑:“她嫁了朕的亲舅舅,当然是朕的亲舅母,母后这话好没道理。”
曹太后盯着儿子道:“你大舅舅待她都寻常,你何必把她当真?”
云珠的过分美貌,还是让曹太后起了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