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穿点。”方明华瞅了瞅李丽,上面穿着羽绒服,下身只穿着一条黑色的紧身裤、皮靴。</p>
“嗯嗯。”李丽到很听话。</p>
两人边走边聊,很快将话题转移到方明华写的这本小说上。</p>
“姐夫,虽然这本小说还没写完,但我觉着这个题材,肯定会受到国内读者欢迎。</p>
政治、官场、反腐.无论是是国内或者国外,都是读者喜欢看的,你看看《纸牌屋》,小说受欢迎,BBC将其改编成电视剧后也是广受好评,连美国人也喜欢看。”</p>
“别,丽丽你可千万别把我这的这本小说比成《纸牌屋》,那我会犯错误的!”方明华半开玩笑半认真说道。</p>
“我明白,姐夫,我只是和你说嘛,等你写完我给你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谁说我们国家不能写官场政治?照样可以!“</p>
“行到老孙家了。丽丽,你吃几个菜盒子?”</p>
“一个就够啦,我饭量不大。”</p>
才一个.</p>
方明华突然想到,有一次两人一块去西京外语学院拜访米睿哲教授,回来去街边小吃店吃酸汤水饺,李丽竟然连二十个饺子都吃不完,还给自己碗里夹了几个。</p>
不过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喽。</p>
两人慢慢吃着。</p>
“姐夫。”李丽突然说道。</p>
“嗯?”</p>
“虽然你这本官场小说写的好,但我还是喜欢看你写的温馨风格小说,就像你前几年在美国的写的《廊桥遗梦》还有《人鬼情未了》那样的。”李丽说道。</p>
“你喜欢看爱情小说?”</p>
“也不完全是吧?”李丽很文雅咽掉嘴里的菜盒子,然后才说道:“温馨治愈诗意点的,我总觉得世界是美好的。”</p>
呵?</p>
方明华看着眼前的李丽。</p>
虽然也已经年过三十,但方明华总觉得还像十多年前那个穿着白衬衣蓝色背带裙喜欢朗诵诗歌的女孩。</p>
“那好吧,等这本小说写完后,我给你写一篇。”方明华说道。</p>
“嗯。”</p>
1993年即将过去,如果放眼整个文艺界无论是内地还是港台都进入空前的繁荣。</p>
在乐坛上,1993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几乎集结了香港乐坛所有大牌。从叶倩文到周慧敏,从梁朝伟到吴奇隆,或是当世巨星,或者20年后爆红。黄安因演唱《新鸳鸯蝴蝶梦》而熬出了头,一个叫王靖雯的北京大妞为窦唯写了人生第一首代表作,《执迷不悔》。</p>
歌神张学友的《吻别》卖到400万张,将香港流行音乐推向巅峰,但遗憾的是《吻别》中只有三首新歌,其余七首全都是粤语旧作翻唱,原创力不足已疲态尽显。从某种意义说港乐已经是接近余晖的歌谣。</p>
光辉深处,亦有哀伤,包括两位英年早逝的歌手Beyond的黄家驹,以及脑衰竭而死的陈百强。</p>
而在内地,除了《雾里看花》《涛声依旧》《小芳》等流行歌曲抗衡港台音乐,摇滚乐也迎来阳光最灿烂的日子,魔岩三杰组合成立,窦唯离开黑豹,开始创作专辑《黑梦》,张楚推出了第二张个人专辑《一颗不肯媚俗的心》。</p>
文坛上,上半年“秦军二次东征”冲击文坛,下半年是“人文精神”大讨论开展的如火如荼。</p>
时隔多年人们才明白,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实际是八十年代纯文学短暂‘黄金时代’终结的最好注解。”</p>
倒是在南京召开的“当年社会现实主义文学题材研讨会”这个看上去不太起眼的学术讨论会,不久就在文坛上掀起现实主义小说的狂飙,陆续出现了一大批关注现实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全景方式书写90年代以来的经济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过程及其面临的问题与冲突,后世人们称这个现象为“新现实主义小说冲击波”</p>
而在秦省,文坛也发生了些变化,干了十多年秦省作协主席的胡才光荣退休,经过省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改选,陈中实接过了这个位置。</p>
本来是方明华呼声最大,但他坚决推辞,以隔两年就要举办世界华语文学奖很忙的理由拒绝。</p>
其实私底下对家人说,这个作协主席有啥好当的?每天都要坐班,看文件、开会、学习.哪有自己这个挂名的副主席逍遥自在?</p>
还有一件事就是,时任《延河》社长,主编的白苗也辞职了。</p>
(本章完)</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