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科举选拔的是能办事儿的人才,不是这些算学、道学、史学的人,他们能做什么?”</p>
“陈大人,你这话我不敢苟同,你说道学史学没用这点我认可,算学怎么就不行了,户部、皇家银行、百货供销社、互市、哪个部院不缺?”</p>
“毕尚书这话我认同,不是不能用,就看怎么用,用在哪里了,道举的可以用在僧录司等宗教的衙门,知己知彼,更好管理。”</p>
……</p>
这个时候群臣也不管不顾了,你一嘴我一言的,整个皇极殿内乱哄哄的。</p>
层级教育他们没法反驳,毕竟这个太容易操作了,大明现存的社学等稍作修改就行。</p>
因材施教他们想反驳,但却是不知道怎么反驳,毕竟这事儿是事在人为,可这多科并立那能反驳的理由就太多了。</p>
只要多科并立不成立,那么层级教育、因材施教就没法开展,这两个没法开展,那么废除科举就是笑话。</p>
此时不反驳,更待何时?</p>
对于群臣的反驳,崇祯也不出声阻止,就这么静静的听着,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p>
可越是这种反常的举动让群臣心惊不已,反驳声逐渐变小,直至消失,整个皇极殿再次陷入沉寂之中,群臣皆是低着头,害怕皇帝逮着某个怒批。</p>
见气氛有些凝重,一直没有出声袁可立再次出班了:“陛下,恕臣等愚钝,未能体会上意为陛下分忧,望陛下恕罪!”</p>
“无妨!”</p>
崇祯摆了摆手,这事儿以现在官员的思维能想不明白是正常,想明白且赞成了那才叫奇怪了。</p>
所以生气、震怒是完全没有必要的。</p>
“诸位爱卿刚刚的争论中,朕都细细听了,九成的都是反对的,但也还是有一些赞成的,诸如户部的毕爱卿、工业研究院的徐爱卿等等。</p>
朕的想法如同毕爱卿他们一样,多科并立并不是一味的模仿唐朝,我们可以选择适用的科目,诸如明算、明法、工业、农业、商业、水利等等科目。</p>
也不是说每科都有状元、榜眼、探花,因为以后就没有状元这些了。”</p>
说到这里,崇祯停住了,思索了几息后起身走下平台:“王承恩,抬几块木板过来,”</p>
知晓皇帝的习惯,木板这东西两侧偏殿就悲了不少,只是十几息的时间,四块挂着宣纸的木板就抬了过来。</p>
“朕给你们从头到尾的梳理一遍。”</p>
崇祯提笔蘸墨:“第一步,层级教学,县一级所属的村镇,设立社学,教授八到十二岁之间的孩童,以读书识字、启蒙明智为主。</p>
具体有多少字朕不清楚,但以朕估算三千字就能看九成九的书籍了。</p>
想要会读、会写、知晓其意以及启蒙用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等,估计三年时间差不多。”</p>
(/50177/50177324/10940359.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