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1 / 2)

黄州赤壁与赤壁市那边的赤壁会怎么样,江宁是不去管的。

他只是一个主播,哪里管得了两边景区之争。

三天之后,江宁离开了黄州。

只是虽然离开了黄州。

但关于苏轼,却并没有讲完。

“江宁老师,苏轼后来一直都在黄州吗?”

“并不是。”

江宁摇头。

“苏轼以为,他会在黄州终老。可不想,5年之后,神宗驾崩,哲宗继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不过高太后并不喜欢王安石,是以王安石一派的新党被打压,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再次被复用。此次因为受乌台诗案影响的苏轼,很快就被朝廷调到了京城,亦被重用,一时一路升官。”

这个是比较好理解的。

虽然苏轼确实在诗里面讽刺了新法。

但其实苏轼在司马光他们眼里,苏轼一直是他们的人。

当时苏轼的乌台诗案,也算是苏轼为一众旧派负责人背了不少锅。

或者是说。

当时神宗的怒气,是将对旧派的怒火,发到了苏轼一个人身上。

也因此。

当高太后重新启用旧派负责人时,此前被贬得最狠的苏轼,便得到了一系列的弥补。

“只是虽然苏轼重新被启用,而且旧派也受高太后重用。可苏轼其实并不是一个有派别的人,他反对新法并不是因为他是旧派,他反对新法是确实看到了新法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哪怕苏轼回到了朝廷。当旧派执政时,他同样也看到了旧派所存在的问题。

做为一个一心想要报效朝廷的官员,苏轼也不断上书弹劾旧派存在的问题。可随着在朝廷的时日增多,最终,苏轼却是发现。不管是新党还是旧党,他们都是一丘之貉,并没有太多的区别,所以苏轼便再度寻求调往地方,这一次还是杭州。”

说到这里。

直播间有不少杭州的粉丝。

或者是对于杭州非常感兴趣的粉丝内心一凛。

“杭州,太喜欢杭州了。”

“江宁老师,苏轼在杭州又有什么大动作吗?”

这是一些粉丝说的。

而除了他们。

一位顶着西湖景区管委会马甲的,却是纷纷刷出了几百个飞机。

“江宁老师,润笔费来了。”

这般操作直让众人看得目瞪口呆。

“这也行?”

“这当然行啊。”

普通人肯定不行。

但江宁是谁。

江宁也是哭笑不得,说道:“这搞得,好像我就是这么喜欢钱的人。”

“难道不是?”

一众粉丝笑着反问。

“好,是是是。”

摊了摊手。

被别人看穿了,他也没办法。

只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西湖那边自然没有什么让消灾的。

不过给他们再宣传宣传西湖,也没有什么。

随即,江宁便说道:“这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任职,第一次苏轼是在杭州当通判,没有太大的权力。而现在,苏轼是在杭州担任知州,也就是太守,可以说是一方大员。此前有媒体还亲切的称呼苏轼为市长,不错,按现在的级别来算的话,苏轼当时的官职就是与市长差不多。”

“苏轼来到杭州之后,苏轼为杭州做了非常多的政事。比如疏通了西湖的淤泥与水草,又在西湖上修建了苏堤。同时,苏轼在杭州也留下了大量的诗作。如此前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但并不仅如此。一次,他在杭州送别一位友人,这位友人叫做钱穆父。”

“钱穆父当年与苏轼同朝为官,两人的友情非常好。但钱穆父与苏轼一样,宦途也并不是很好,时常调任到各地。这一次钱穆父从绍兴调到河北,钱穆父便来到杭州与苏轼告别。告别之即,钱穆父认为苏轼苦尽甘来。虽然此前被贬,但这时旧派掌权,而苏轼又是旧派的标杆,很多人都称不用多久,苏轼就能当上宰相。言词之中,时尔羡慕苏轼。”

“只是苏轼虽然现在官运可以,但他却并没有因为自己升职而感到兴奋。特别是,他之前回到京城发现旧派与新派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他其实对于朝堂有一些心灰意冷。所以他才自请离京。面对着钱穆父的羡慕,临行之即,苏轼给钱穆父写了一首词。”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正如最后一句一样。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我也只不过是行走在路上的行人而已,到底我会如何,我也不知道。

“牛逼,牛逼。”

“这心态,当真是高。”

“嗯,这是在黄州锻炼了。”

众人内心又是击掌长叹。

乌台诗案虽然对于苏轼来说并不算是特别的公平。

但是。

也正因为这个案子,才令苏轼的人生得到了巨大的升华。

哪怕现在苏轼东山再起,成为了一方大员。

但他仍是古井不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非常理性的思路去看待自己。

……

“所以,也正是因为苏轼对于自己的人生变得非常理性了。哪怕后面再发生什么,苏轼也并不觉得奇怪。正如当时的朝廷时政。虽然高太后执政之后,旧派得到了重用。可因为苏轼对于旧派也时不时弹劾,于是旧派也开始有一些排挤苏轼,随后,苏轼也一路被调到了各处。于是苏轼就变成了,新党认为苏轼是旧党的人。而旧党又觉得苏轼好像投靠了新党。”

“结果几年之后,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他又重新启用了新党。首当其冲,苏轼就又被新党找到由头,将苏轼贬到了岭南,也就是现在的惠州。当时的惠州并没有太多的开发,那里条件也很艰苦。但是,苏轼却并没有觉得什么。而是一路带着家人,前往了岭南。”

“而这一趟前往岭南,比之当年苏轼第一次被贬到黄州时,心境却完全不一样。当时刚被贬到黄州的时候,一开始苏轼是极不适应的,时时不愿意出门,并作了许多孤单寂寞的诗。直到后来,心境升华,这才改变。但到了岭南之后,他一来就适应了。不但适应了,他还苦中作乐。同时,他还发现在岭南有一样东西很好吃。那就是荔枝,并且,苏轼也为荔枝写了许多的诗词。”

一边说。

江宁便挑出了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一首: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最后这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以说,成为了千古名言。

哪怕就是现在。

一说到荔枝,也会脱口而出,念出这一句。

当然。

这样的千古名言一出。

直播间那些在岭南,也就是在惠州的粉丝,却是与那些杭州粉丝一样,一瞬间打了鸡血。

“哈哈哈,黄州,杭州,今天终于轮到我们惠州了。”

“对,我们大惠州的荔枝就是好吃。”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真乃我辈知音啊。”

“从今天开始,我宣布,我们惠州荔枝涨价,10块钱一斤。”

“我靠,你个奸商。”

你还别说。

虽然在直播间里,那位说涨价的朋友是在开玩笑。

可是。

江宁这一首《惠州一绝》之后。

仅仅只是当天。

惠州荔枝却是被全国各地一众经销商,当场一抢而空。

那些种植荔枝的果农都有一些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