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相关人证被尽数带到琅州,审案的日子终于来了。</p>
对于寻常百姓而言这只是战火下平凡的一天,对琅州官场而言却可能会天翻地覆。</p>
衙门大堂,高坐主位的乃是文愈,老人官袍在身,目光中带着些复杂之色。</p>
今天刺史主审、别驾陪审,葛靖与卫湖旁听。</p>
人虽然不是很多,但规格极高。</p>
两侧各站着几名手持水火棍的彪形大汉,他们可不是县衙衙役,而是葛靖身边的贴身护卫。</p>
文愈用询问的目光看向了葛靖,老大人轻轻一挥手:</p>
“今天老夫是旁听的,文大人审自己的案子便可,不用问我。”</p>
“诺!”</p>
“啪!”</p>
文愈轻拍惊堂木:</p>
“带人上堂!”</p>
第一批被带上来的分别是顾思年、凤川县县令陈鸿信、监牢差头吴安。</p>
严格意义上来说顾思年现在还不算人犯,并未带枷锁,但十几天的软禁已经让他的面色有些憔悴。</p>
这些天凤字营的心腹们一个都没能见到顾思年,外面的消息一概不知,几乎与世隔绝。</p>
卫湖在看到顾思年的那一刻嘴角就勾起了冷笑,过了今天,顾总兵就变成顾贼人了~</p>
文愈轻喝道:</p>
“陈大人,这位你应该认识吧?”</p>
“自然认识。”</p>
陈鸿信恭恭敬敬地回答道:</p>
“原凤川县典史、现任琅州卫副总兵,顾思年顾将军。”</p>
“那他在做凤川县典史之前是何身份?”</p>
“京城流浪到琅州的难民。”</p>
“既然是难民,怎么当上了凤川县的典史?”</p>
“回大人话,他流落他乡,无以为生,来县衙讨口饭吃。</p>
我见他会读书识字就安排在了监牢中当个文书。</p>
后来下官发现此人文采不错,写得一手好字,就请来给家中小儿做私塾先生。</p>
接触得久了觉得顾大人心思机敏、办事得当,就提拔成了典史。”</p>
“笑话!”</p>
卫湖冷笑一声:</p>
“陈大人,一个整日流浪、连饭都吃不饱的难民怎么可能会读书识字?</p>
本官看他分明就是平陵王府的书童,牵扯逆案的要犯!</p>
一个要犯成了一县典史,这其中该不会有什么隐情吧?”</p>
慕晨沉面无表情的说道:</p>
“卫大人说的话不无道理,陈大人应该明白此事的重要性,半句谎话都不能有。</p>
今天你要为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负责!”</p>
有疑点就问、就查,慕晨沉毫无偏袒顾思年的意思,这也是他为何在琅州备受百姓爱戴的原因。</p>
“下官之言句句属实,绝无任何欺瞒!”</p>
陈鸿信躬身道:</p>
“至于顾将军为何会读书识字,应该问他才对。”</p>
“顾将军,麻烦你解释一下。”</p>
文愈的目光投向了顾思年。</p>
“诸位大人。”</p>
顾思年缓步向前,拱手行礼:</p>
“我不明白为什么卫大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p>
难道穷苦百姓就没有读书识字的权利吗?</p>
难道我流浪之时在私塾外旁听、刻苦习字也触犯了律法吗?</p>
难道我大凉的子民就该整日浑浑噩噩、荒唐度日吗?</p>
我顾思年走到今天,那是用汗水和努力换来的,怎么反倒成了卫大人攻击我的理由?”</p>
“你!”</p>
卫湖一时语塞:</p>
“看你还能嘴硬多久!”</p>
文愈默默地看向两位凤川县的官吏:</p>
“本官再问你们最后一遍,顾思年真的不是监牢囚犯吗?”</p>
陈鸿信与吴安沉喝道:</p>
“不是!”</p>
“好!”</p>
文愈又拍惊堂木:</p>
“带凤川县监牢狱卒,王二、张三、李四!”</p>
三名狱卒小心翼翼的走上堂前,本能的往地上一跪,喊了一句参见大人。</p>
这三位的证词算是卫湖的第一个证据,卫大人此刻的嘴角已经翘了起来。</p>
慕晨沉很是紧张,这三人若是一口咬死顾思年,今天就悬了。</p>
兵部那位葛大人则抄着手端坐一旁,顾思年是不是有罪,很快便会见分晓。</p>
文愈从桌上拿起了一张纸道:</p>
“这是你们的供词,上面写着顾思年在当典史前实则是凤川县衙役,是也不是?”</p>
“是。”</p>
三人老实巴交的点了点头。</p>
“你们三人说顾将军是囚犯。”</p>
文愈转头看向顾思年:</p>
“将军说自己不是,各执一词,难以辨别。</p>
现在将军可与他们对质了。”</p>
“好!”</p>
顾思年面不改色的迈前一步问道:</p>
“既然你们说我是监牢囚犯,牵扯平陵王府大案,那还记得我是何时入狱的吗?”</p>
张三思索片刻后答道:</p>
“正隆三年的七月。”</p>
“荒谬!”</p>
顾思年冷喝道:</p>
“正隆三年的七月我已经带着三百乡勇民夫增援前线了!</p>
怎么可能在那时候入狱!”</p>
“不对不对,是五月!”</p>
“五月我已经是典史了!”</p>
“错了错了,应该是正隆二年。”</p>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说的时间都不一样,场面一下子就乱了起来。</p>
卫湖有些错愕,急忙解释道:</p>
“文大人,事情已经过了这么久,这三人怕是记差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