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儒学的首次变革,孔子迷茫了(2 / 2)

现在又多了一个贵族的问题让国库入不敷出。</p>

在“杯酒释兵权”事件之后,为了安抚那些被剥夺兵权的功臣,他实行了荫庇制度,允许开国功臣的后代通过此方式进入朝廷为官。</p>

尽管这些功臣子弟在初期人数不多,短期看似影响不大,但他们的能力普遍不足。</p>

可能在后期为确保朝廷的正常运作,朝廷不得不为他们安排更多职位,这就给大宋的财政带来了沉重的压力。</p>

而且朝廷还允许他们土地兼并。</p>

从汉末到宋初这一千多年来,有接近九成的王朝都是亡于土地兼并。</p>

在后人看来,这个政策应该实属破罐子破摔了。</p>

只能说,任何政策都有利有弊,兵权集中虽然避免了地方势力的威胁,但大宋朝廷也将付出了相应的代价。</p>

如何避免付出代价,就是他现在该考虑的问题。</p>

......</p>

【到了宋仁宗时期,就逼出了一场历代王朝后期才会出现的变法——庆历新政。】</p>

【变法的初衷是为了强国,清理奸臣和贵族,但执行变法的人却仍然是这些奸臣和贵族。】</p>

【对既得利益者来说,既然不能让变法完成,那就要改变天下百姓的想法,让他们不再一心期望变法。】</p>

【对改革者来说,既然变法不能完成,那就必须寻找其他的救国之道。】</p>

【因此,在庆历新政的后期,社会中的精英群体达成了一致意见:大宋之所以贫弱,是因为其所奉行的儒家思想并非正统,必须打破常规,对儒家思想进行重新定义。】</p>

此时弹幕弹出。</p>

“确实是思想出问题了,不过是“重文抑武”思想,不是儒家思想哈。”</p>

“改革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宋仁宗的优柔寡断,守旧势力一反对,一有小人谗言,他就要开始动摇。”</p>

“还有改革派内部的问题。范仲淹虽然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但在用人和政策执行方面存在问题。急于求成,没有循序渐进,也缺乏群众基础。”</p>

......</p>

看到天幕透露改革会失败,宋仁宗赵祯和范仲淹如遭雷击。</p>

他们在变法初期明明很是顺利呢,怎么还会失败呢?</p>

范仲淹作为改革派的代表,为官多年且经验丰富,在很多问题上都能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p>

在这良好开端下,他们都对变法充满信心。</p>

而现在,天幕透露变法失败,两人瞬间被打击到了。</p>

缓了一会之后,范仲淹连忙说道:</p>

“陛下,后世之人既然透露了变法失败的原因,我们规避掉就好。”</p>

“了解百姓需求,仔细规划,循序渐进,我们徐徐图之。”</p>

他生怕宋仁宗被失败的结果打击到了,就不坚持变法了。</p>

宋仁宗此时确实有点犹豫。</p>

天幕已经给了变法会失败的提醒,万一他规避掉风险之后,变法再次失败,那他岂不是会贻笑大方。</p>

看着备受打击的宋仁宗,范仲淹急切发声:</p>

“陛下,只要我们好好规划,知人善任,这次变法一定不会失败的!”</p>

宋仁宗终于点了点头。</p>

大宋确实是到了危急时刻,变法始终势在必行。</p>

......</p>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改革者是真的想解决问题,这推动了宋朝儒学的进步。但既得利益者却试图掩盖问题,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变了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