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年间。</p>
朱棣傻眼了。</p>
为何,大明的财政如此捉襟见肘,连皇室的开支都负担不起?</p>
他也很想知道,银子究竟花在了哪里?</p>
后人不是说,朱祁镇生了个好儿子朱见深吗?</p>
朱见深还发动了发动成化犁廷,差一点就扫平女真族。</p>
最后还留给儿子一个盛世。</p>
他还挺欣赏朱见深的。</p>
收拾了父辈的乱局,延续了大明的稳态。</p>
难道说,自朱见深之后,大明皇帝皆是庸才?</p>
......</p>
【在朱元璋时期,明朝的官员数量大约在24000人左右。】</p>
【但是到了朱允炆时期,因为担心官僚集团的数量不足以压制各地的藩王,所以朱允炆下令削藩。】</p>
【之后,朱棣又遵从祖训,开始供养宗室。】</p>
【于是发展到了朱见深时期,明朝的官员数量激增,翻了整整5倍之多。】</p>
......</p>
洪武年间。</p>
朱元璋此刻有些懵。</p>
他已经明白供养宗室是个错误的决定了。</p>
但是他不明白,官员的数量为何要增加这么多?!</p>
是因为要用官员来牵制宗室吗?</p>
宗室的数量,增加的这么快吗?</p>
朱元璋此刻满是疑惑。</p>
不过,只要官员素质好,办事效率高,官员数量增多,也没啥关系的吧。</p>
很快,天幕就打了朱元璋的脸。</p>
......</p>
【既然官员人数出现了倍增,那么行政效率理应也随之提升,对吧?】</p>
【但事实并非如此。】</p>
【以宛平县知县沈榜为例,他每年要向27个不同的部门缴纳当年所需的税款,然而税款的总额却只有两千两白银。】</p>
【这种繁琐复杂的行政程序,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p>
【大明朝廷投入了最多的人力,却只带来了最少,而且还是越来越少的回报。】</p>
【那么,为什么会越来越少呢?】</p>
......</p>
大明前期的皇帝瞬间都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p>
这是�6�8�6�8冗官了吗?</p>
北宋时期,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导致冗官现象严重,成为了社会的沉重负担。</p>
这一问题不仅加剧了财政压力,还极大的影响了行政效率。</p>
洪武年间。</p>
朱元璋沉默不语。</p>
在建国之初,他就吸取了历代王朝覆灭的教训。</p>
唐朝后期混乱不堪,内乱不断,藩镇割据,吏治腐败。</p>
宋朝重文轻武,冗兵、冗官、�6�8冗费,边防问题严重。</p>
元朝政局动荡,帝位频繁更迭,政治腐败盛行,皇帝治国无方。</p>
为了避免重蹈前朝覆辙,他在建国之初便开始着手强化中央集权。</p>
他废除了宰相这一昔日权柄极重的文职高位,后来又通过胡惟庸一案大加肃清,株连甚广,甚至多位开国功臣牵涉其中。</p>
此举之下,文武百官人人自危,唯恐触怒龙颜。</p>
对他更是千依百顺、唯命是从。</p>
朱元璋对目前朝廷上官员的态度很是满意。</p>
只是这种高度集权的体制,也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工作重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