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无中生有(1 / 2)

执宰大明 小黑醉酒 1715 字 2022-09-04

“皇上息怒,龙体为重。”见宣德帝发怒,金英、杨庆和范弘连忙跪在了暖榻前,诚惶诚恐地道。

“朕自认待其不薄,竟然欲行不轨之事,实在令朕感到心寒!”宣德帝在手帕上咳出了两口血,怒容满面地痛斥到。

金英拿来的这份急件与宁王有关,据江西南昌府的镇守太监禀告,宁王朱权今日派人前去九江府湖口县见了李云天的两位岳父,也就是九州商会的会长郑贵和副会长陈伯昭,不知所为何事。

尤为重要的是,宁王已经秘密派人前去联络原先他在大宁的旧部,并让手下的人大肆购买粮食和铁器,似乎有不轨之心。

在大明的诸多藩王中,有一个藩王是宣德帝最为忌惮的,那就是大明的宁王朱权,当年如果不是永乐帝买通了兀良哈三卫,使得兀良哈三卫背叛了宁王,那么永乐帝要想逼得兵强马壮的宁王跟他一起举兵造反并不容易,甚至反而会陷入被宁王和建文帝南北夹击的格局。

宁王虽然是永乐帝的兄弟,但仅比洪熙帝大三个月,比汉王大两年,如今还未到六十岁,依然精神矍铄。

被永乐帝改封南昌后宁王深感前途无望,于是韬光养晦,托志冲举,多与文人学士往来,寄情于戏曲、游娱、著述和释道,并结交道家第4代天师张宇初友善,拜为师研习道典,弘扬道教义理。

不仅如此,宁王还在南昌郊外构筑精庐修道,曾于西山缑岭创建道观与陵墓,永乐帝得知后特意赐额“南极长生宫”,其所撰道教专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八卷,成书于正统九年,收入《续道藏》。

即便是汉王造反,明军与叛军在北直隶、山东、山西和大同打得不可开交时,宁王依旧躲在道观里修道,摆出了一副与世无争的架势,后来还特意受到了宣德帝的奖赏。

当年永乐帝曾经许诺宁王夺取大明江山后与其共分天下,可是等永乐帝一承大统之后不仅没让宁王与他共掌江山,反而夺了宁王的兵权将宁王从辽东的大宁迁往了江南的江西,使得宁王顷刻之间权势尽失。

三十多年来,宁王一直循规蹈矩,没有丝毫逾越雷池之心,永乐帝虽然是人们眼中的铁血帝王,但对宁王却始终礼遇有加,即便是洪熙帝和宣德帝也是将宁王与别的藩王区别相待,每次所给的赏赐都最为丰厚。

如今,宣德帝万万想不到,已经年过半百的宁王竟然会有不轨之心,这令他倍感震惊,也异常得愤怒乃至恐慌,他可不想大明再来一次靖难之役,而宁王的比汉王更加沉稳,能蛰伏三十多年也着实令人感到可怕。

如果单单宁王的话宣德帝还不担心,可是如果宁王煽动骁武军和九州商会的人造反的话,那么后果可就异常严重了,而李云天要是陷入八方货栈的火绳枪一案而死,保不准骁武军和九州商会会受到蛊惑。

宣德帝无法想象,要是辽东军区、北方军区和西南军区的骁武军南北夹击的话,大明哪个都司的军队能够与之抗衡。

值得一提的是,辽东军区和北方军区就在京城的家门口,只隔着一道长城,而长城很显然无法阻止骁武军南下的步伐,届时北京城可就要陷入一片战火中。

“咳咳,去,传朕谕旨,中止京畿都督府的堂审,何时开审等朕示下!”经历了最初的愤怒后,宣德帝想起了一件事情,一边咳嗽着一边向金英道。

“奴才这就去办。”金英闻言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不动声色地向宣德帝一躬身,快步走到殿门口吩咐一名候旨的七品宦官几句,那名宦官随即飞奔着离去。

“但愿赶得及!”望着那名七品宦官的背影,金英眉头微微皱着,暗中祈祷道,今天内廷四大太监齐出在宣德帝面前演了这么一出戏,可不能前功尽弃否则他们也就白忙活一场。

很显然,无论是王瑾还是杨庆、范弘,所向宣德帝提供的情报都是虚构出来的。

现在京城处于非常时期,朝廷的文武百官即便是有什么心思也不敢轻举妄动,毕竟宣德帝还未驾崩,而李云天也并未获罪,岂会如此密集的聚会还商谈到讲武堂和太子登基后的利益分配?

为了稳妥起见,朝中的文武重臣会等太子登基后再商议权力分配的事宜,这样的话既不会激怒宣德帝,同时也不会得罪了李云天,因为李云天那个时候十有**已经被宣德帝处死。

宣德帝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最为依赖的四名太监会联起手来欺骗他,这使得他完全没有怀疑事情的真伪,故而震怒和惊讶之下不得不中止京畿都督府大堂的堂审,他发现李云天对朝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能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死了,否则的话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京畿都督府大堂。

朝廷的文武重臣依次分坐在大堂左右两侧,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地低声交谈着,他们已经知道陈泰从内廷调来了八月的各项记录,等当堂查验后就能知道李云天的命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