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李云天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在满朝文武愕然呆立的时候,一个声音打破了大殿上的沉寂,使得众人回过神来不约而同地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随后,在人们震惊的眼神中,只见一名身穿龙骧卫服饰的武官快步从高台一侧的侍卫里走出,来到张辅面前跪下后双手接过了圣旨。
“是镇国公!”此时此刻,李云天已经摘掉了脸上贴着的络腮胡子,虽然穿着龙骧卫的军服但还是被现场的大臣们一眼就认了出来,有人禁不住一声惊呼。
“镇国公没死!”
“快看,果然是镇国公。”
“这是怎么回事?死在京畿都督府大牢里的人是谁?”
……
由于李云天的出现,大殿上立刻骚动起来,文武百官们私下里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一时间有些难以相信眼前这离奇的一幕。
越王目瞪口呆地望着跪在那里的李云天,嘴角微微张着,脑海中一片空白,无论如何他都想不到本应死在京畿都督府大火的李云天竟然匪夷所思地出现在了这里。
鲁天行则眉头紧锁,脸色阴沉得可怕,虽然不清楚李云天是如何做到的,但他已经意识到李云天从京畿都督府的那场大火里逃得了一命,这意味着他和越王已经身处险境,很显然李云天不会坐视京城近来一系列事情的发生。
杨士奇和张昊等人则纷纷面露喜色,从李云天的现状来看并不像在京畿都督府大火里受过伤,而宣德帝驾崩前已经派人查明李云天受到了诬陷,虽然没来得及下诏给李云天平反但谁都清楚李云天已经从八方货栈火绳枪一案中脱身。
按理,李云天脱险后应该立刻现身才对,可他却一直隐在暗处直到现在才忽然出现在了太和殿上,显而易见另有深意。
由于李云天的出现,大殿上的局势不知不觉间就发生了变化,原本占据优势的越王反而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那些居庸关守军的脸上纷纷流露出敬畏的神色,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手里的刀枪。
自从击败北元的南侵后,宣德帝就让李云天协助京畿都督府整编京畿的部队,包括驻守京城的京军、山海关守军和居庸关守军,全部由骁武军负责整编,李云天不仅给到过讲武堂轮训的中高级武官授过课,而且还去了各地整编现场巡查与士兵们同吃同住,故而在京畿都督府的军队中有着崇高的威信。
因此,当那些居庸关的军士见到李云天后不由得敬畏有加,无形中就被李云天身上的气势所压制。
“诸位,这道圣旨是伪造的,自从太祖以来我大明的异姓王向来都是逝后追封,从未有人活着封为异姓王!”
眼见现场的局势不妙,礼部左侍郎王杰的额头的上渗出了大量冷汗,李云天的忽然出现使得他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随后想到了什么,连忙扯着嗓子高声喊道。
听闻此言,大殿里的众臣不由得面面相觑,王杰的没错,大明自洪武皇帝以来还从未有勋贵能活着封王,都是死后追封,而且一世而终。
像李云天活着被进封为忠武王,可谓破了大明的天荒,纵观大明历史,除了南明的时候因为皇权势弱而封那些拥兵自重的将领为王外,还从未有人在其余时期得以封王。
而且,宣德帝的圣旨中并没有李云天的王爵几世而终,那么就意味着世袭罔替,可以世世代代传下去,李云天所享受的这份荣耀无人能及。
实话,李云天也没想到宣德帝竟然给他封王,除了是对李云天无辜在京畿都督府坐了那么长时间的冤狱一种补偿外,还让他尽心辅佐太子,将其塑造成大明的一代忠臣,如果李云天有反意的话必将受到世人的唾骂。
“王大人,你可能忘了,按照太祖皇帝留下来的《大明会典》,封异姓王者要荣立两大功勋,一是开疆拓土,一是挽难救国。”
王杰的话音刚落,内阁辅臣陈山就开口驳斥道,“这道圣旨确为由大行皇帝所下,在本官和皇后娘娘见证下由庶吉士宋伦所写,镇国公收占城、漠南于大明版图,是为开疆拓土,破辽东、战京畿解京城被困之围,是为挽难救国,有此两大功勋自然足以进封王爵!”
“启禀太后,此道圣旨正是由臣所写。”这时,侍立在庶吉士队列里的陈伦快步走到殿前,冲着张太后跪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