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蓄势待发各显神通,却蒙老于赠书卷
“饭桶,混帐!长安令既然拿了人,你怎么现在才告诉我!”
如果眼前的人不是自己的女婿,李义府几乎想要拿起旁边的茶盏劈手砸过去。这些天几乎是诸事不顺,别说是两千万厌胜钱至今没有着落,就是朝中各式各样的议论和流言就没有断过,上官仪拜相更不啻是对他的重重一击。
柳元贞被李义府劈头盖脸的大骂吓得两腿打战,此时好容易找到了空子,这才嗫嚅着辩白了几句,谁知话没说完就被李义府不由分说地打断了。
“刘仁愿遇刺,正显得他这个熊津都督无能!他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袒护刘仁轨么?我倒要让他们看看,袒护我李义府要杀的人会是什么下场!我上次让你去查的事,你可查清楚了?”
柳元贞慌忙赔笑道:“是,小婿已经查清楚了。刘仁愿家里伤了十三个人,他本人也是左臂受伤,还为此搬了地方住。”
“哼!”李义府冷笑一声,脸上更露出了几分讥讽,“朝廷安抚海东的主将,居然被区区几个刺客逼成这样,还真是不负他的勇将之名!你回头去找一下长安令冯子房,就说是我说的,那些个刺客尽快处置了呈报天听。我倒要让天下看看,这海东局势在刘仁愿主持下,究竟崩坏到了什么地步!”末了,他又淡淡地加上了一句,“该处置的你就酌情处置了。”
这翁婿俩在家里商谈此事,另一头蓬莱殿中,李治也正在召见刘仁愿,旁边还有正好前来问安的李弘和李贤兄弟。前者对于刘仁愿很是好奇,一边聚精会神地听,一边打量着这位海东主将。至于早就见过刘仁愿,又曾经在人家面前吹过好大一通的李贤则很是心不在焉――这旁边有专司记录的官员,又有他和李弘在场,除了官样文章还能有什么中听的?
正当他如此寻思的时候,李治忽然问起了刘仁愿遇刺的问题,紧接着,刘仁愿竟是道出了一番很有些力道的话。
“陛下,臣奉旨安抚海东,主持新罗和百济的盟约,一直都是遵照陛下和朝廷决议而行。只是海东三国素来怨隙极深,所以即使我朝竭力调停,百济新罗却依旧不合,更不用说自恃兵强的高句丽了。此番臣之遇刺,臣自知引贼入室罪过非轻,但那一次刺客居然能够摸清臣宅第的内外布置,不得不令臣心怀忧虑。”
看不出刘仁愿这么爽朗的一个人,被逼无奈也会说出这样指桑骂槐的话!李贤偷眼去看自己那老爹的表情,见李治坐在上头只是眉头微皱,心中不由暗自晒然。他这老爹虽说反复无常,却不是个傻子,再说上次还抓到李义府那把柄,要是没一点计较绝不可能。
“居然有这种事……”李治终于展开了眉头,却朝一边的李弘看了一眼,“弘儿,你对此如何看?”
李弘对此根本没有什么准备,这突然问下来顿时愣在了当场。李贤见势不妙,连忙低声提醒道:“就说海东局势多变,刘将军秉承朝廷决议并无不妥。至于刺客,料想长安万年两县合力追缉,必定能有结果。”
虽然年纪还小,但毕竟这么多年太子当下来,李弘的反应自然不慢。得了李贤的提点,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便上前一步道:“父皇,自太宗皇帝伐高句丽以来,我朝已经在海东用兵数次,而父皇登基之后更是连战连捷,刘仁愿将军驻守百济安抚一方,同样是功劳非轻。至于刺客自有长安万年两县协同追查,此时若是下定论,为时尚早。”
李治听得连连点头,显然对这番滴水不漏的话很是满意。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再说什么,外头就忽然有内侍朗声报道:“陛下,西台侍郎上官仪偕长安令冯子房求见!”
说曹操,曹操就到!这种时候上官仪和冯子房一起来,李贤当然知道所为何事,连忙拉了一下李弘的袖子,兄弟俩立刻上前告退,而刘仁愿的奏对也已经告一段落,少不得一起退出。然而,这边三人刚刚出了内殿,就只见上官仪含笑走了上来,后面还跟着一个满头大汗的冯子房。
上官仪先是向李弘和李贤兄弟行了礼,然后便冲着刘仁愿点了点头:“刘将军,今次的事情和你有关,不知是否能稍待片刻?”
刘仁愿事先已经和冯子房见过一面,此时见这位长安令在上官仪后面冲着自己连连使眼色,哪里还会有不知机的道理,连忙欠身答应。眼看着这边三人进殿,李弘便觉得更糊涂了,而李贤哪里愿意在这种是非之地多留,一把拉起李弘就走。
出了蓬莱宫进了延喜门,李弘想起刚刚的事,便先谢了一声:“六弟,刚刚若不是你提醒,只怕我就要出丑了,多谢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