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黄袍加身的诱惑
这年头的百姓都淳朴得很,虽说也都喜欢道听途说传播一些乱七八糟的消息,但在真正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他们往往仍是沿用一种很简单很朴素的标准。清廉固然是被人称颂的一种本事,但要是一个清廉的官员没有任何政绩,百姓体会不到任何好处,照样会戳着你的脊梁骨暗中大骂。
李贤在民间的口碑一向不错。一来是因为他身为皇族却常常在民间溜达,常常留下无数让人喷饭或让人惊叹的故事。二来是因为她家里头的好几位娇妻都曾经是赫赫有名的人物,纵使平民百姓也曾经瞻仰过其风采。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位闻名遐迩的皇太弟殿下从来不曾亲自或纵容家人作恶,尽管有不少怀春少女翘首盼望着被某人抢回去。
至于那些打击不法权贵,打击地痞流氓,赈灾救济以及如是种种各种策略,则是更深入人心。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说,那就是百姓想干的事情李贤全都代替干了。这么一来,他成为百姓心目中最受欢迎的皇族,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于是,爆发在尚贤坊的灭门惨案虽说传得沸沸扬扬,也有不少人往某个方面猜测,但大多数人仍是坚定不移地认为,东宫那位储君绝对不会做这种事。即使有人摆事实讲道理振振有词说了一大堆,最后引来的却大多是人们不屑的嘲讽。
“真要是那位皇太弟殿下干的,人家哪里会留下那么多破绽,指不定那家人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呸,要是让我知道谁栽赃陷害,老子非一刀子捅了那家伙不可,好端端的太平日子不过硬是琢磨这些见不得人的勾当,都是一帮混蛋!”
当然,名声太好了也有坏处,私底下只有亲近人在场的时候,人们也会神秘兮兮交头接耳一阵,说些比如“皇太弟殿下究竟准备什么时候登基”之类的闲话。而之前卖出去的那些刚刚印制好没多久,还带着油墨清香的书,则是被官府下令追缴。只不过这其中有关登基后头的东西固然是胡编乱造,前头往往都是经过考据,所以不少人还是私底下藏着。
这收藏禁书固然要掉脑袋的,把后头那几页撕了烧了不就得了?于是,最后洛阳令辛辛苦苦收缴上来的书不过寥寥几十本,连那印书作坊所刊印数量的十分之一也没有。
上官婉儿抵达洛阳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城门刀兵林立,城内四处都是鬼鬼祟祟形色匆匆的人影。她虽然年轻,但从来就是心思深重的人,免不了胡思乱想,更是有些心急火燎了起来。出发的时候一共十二人,如今抵达的就只有她这一拨总共四个人,说好了在这定鼎门会合,可其他人呢?
情知事情不妙的她赶紧赶往洛阳宫,结果在入宫的时候又大费了周折。看到往日言笑无忌的羽林军卫士认认真真地查看一应证明文书,她忍不住问道:“这洛阳城戒备如此森严,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那卫士和几个同僚对视了一眼,随即两手一摊苦笑道:“上官大人,不是我瞒着您不说,实在是事关重大,我等奉命严查。这事情您还是到了东宫当面去问皇太弟殿下吧。”
对于这样的回复,上官婉儿只得作罢,待验看完毕之后她就马不停蹄地直奔东宫。然而,极其不巧的是,她这一回再次扑了一个空。留守东宫的周晓同样两手一摊极其无奈地表示,李贤刚刚带着程伯虎薛丁山去左右羽林军视察。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周晓重重叹了一口气,想起病情稍微有点起色的老娘,想起自己这些天忙着接待的各家叔伯妯娌,再想想李贤不久前还在大光其火地骂娘,他只觉得脑袋隐隐作痛,一下子竟忘了上官婉儿是女人,径直在她肩头拍了两记。
“总而言之,一言难尽,我也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六郎和敬业两个那么聪明的人到现在为止仍只是怀疑上了某些人,没有真凭实据不好动手,这情形反倒越来越复杂了。婉儿你也不是外人,我不妨直说,这自古以来还从没有本朝这种格局的,民心虽不至于思变,但稍稍动一点想头却很有可能。只要有人再一撩拨,很可能就是一场大乱子。”
听着这话和临行前武后的交待差不多,上官婉儿一颗心就更加提了起来,忍不住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包袱。这时候,她方才感到两股之间钻心似的疼痛,忍不住皱了皱眉头。要知道,她虽说比一般闺阁千金身体好,但还是头一次这么日夜兼程地赶路,此时颇有些吃不消了。
“太上皇后送来了亲笔信,还有捎带的其他东西,我得及早交给师傅才行!还请周大哥派两个人给我,我现在就去羽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