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无奈的大局(1 / 2)

回明 无辜的虫子 1687 字 2022-09-04

朱允炆也十分无奈。

早朝散后,还没有送老朱进入坤宁宫,便被匆匆赶来的文华殿太监请了回去,杨蝶、叶孝天和傅雍已经满面焦急的在哪里等着。

当听到晋王朱棡遇刺失踪的消息后,朱允炆真的有些怀疑,朱元璋父子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心灵感应,要不怎么就在早朝时突然体力就不支了呢?但是时间已经不允许他再想这个诡异的问题。

现在最大的隐患就是,朱棡遇刺,所有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东宫范畴之内,试想一下,朱棡是谁要求者进宫的,朱棡真的死了,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平常人只用半边脑子就可以想出主要矛盾所在,有之前朝野之间传说他软禁皇上在先,那么召晋王、燕王进京杀之也不算是很奇怪的事情了。

已经来不及考虑,当想起朱元璋刚才召见燕王如坤宁宫问对,朱允炆就知道这件事情拖延不得,自己已经是黄泥粘在裤腿上,不是屎也是屎了,应对的最好办法,就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怎么把这盆脏水泼在别人身上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最好的目标当然是燕王朱棣了,更何况,朱允炆等人从内心深处已经认为是朱棣搞的鬼,嫁祸于其身上更是没有一点心理负担。

想起了在洪武三十年六月九日,海关北平衙门内厂情报处发回的消息,朝鲜王子李芳远、李芳果以商贾的身份拜访燕王,三日后,李芳远离开返回朝鲜国内,而朝鲜王第二个儿子李芳果和李芳远手下的十三太保却是隐匿在北平之中,未曾离开。

而且杨蝶又禀报说,李芳果协同十三太保曾经在燕王进京时随行,但是行至卫辉府时,手下的十三太保,也就是朱允炆所说的那些朴正洙、金希澈、韩庚、金钟云、金英云、申东熙、李晟敏、李赫宰、李东海、崔始源、金厉旭、金起范、曺圭贤等人却失去了踪影,只有李芳果现在燕王府中居住。

虽然时间紧急。但是朱允炆马上就想起利用这些情报,鉴于朱元璋疑心甚重,而且朱棣又结交外藩的事实作为反击。不管关联上与否,先把朱棣给扣起来,然后再做打算,因为实在没有时间去做别的准备了。

这件事情必须要第一时间报于朱元璋知晓。多拖哪怕半个时辰,老朱对东宫的疑心就会越重一分。

先发制人制人、后发制人受制于人。果然,朱元璋刚刚得知晋王噩耗,根本来不及判断,随后就被朱允炆所说的朝鲜王子的事情所吸引。潜意识中,已经将两件本来相关不太大的事情联系起来。

甚至比朱允炆想象的效果还要好一些,因为朱元璋一直觉得朱棣不是个能甘心屈居人下的枭雄,之前徐辉祖的判断基本正确,设宁王、辽王于东北也就是为了防止燕地有异动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之下,坤宁宫一时形成了僵局。

朱允炆咬死燕王与外藩有染,只是暗指和晋王之遇刺有关。而朱棣却苦于皇太孙并未指责自己与晋王之事。心虚于李芳果的事情,无法辩解,因为他也不知道朱允炆知道多少,还有多少底牌。

而朱元璋的多疑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晋王遇刺后下落不明使他有些乱了方寸,而自己的儿子身为藩王却和外藩交往密切。无法解释,更是使他陷入了矛盾当中。说句实话,在朱元璋的内心深处。两件事情他都不愿意相信,不愿意相信兄弟祸起萧墙,不愿意相信燕王怀有不轨之心,不愿意……。

看到父皇的脸色愈来愈不善,朱棣心里大叫不妙,急忙跪下想要解释,朱元璋却在此时说道:“太孙,传朕口谕,宣驸马都尉梅殷觐见。”

朱允炆连忙应了一声,亲自走到坤宁宫外,向亲信太监传达了皇上的口谕,让其快去,然后回道殿内,看见朱棣一脸怨恨的望着自己,却是脸色一变,将头转向皇祖父,竟然不去理会朱棣,向朱元璋跪禀道:“皇祖父,叔王进京之事,本来隐蔽,却不幸遭人暗算,孙儿认为宫中必有妖孽,所以,孙儿奏请皇祖父准许孙儿清查宫中。”

那边王景弘眼中露出惊恐之色,而朱元璋沉吟不语,没有得到允许,侍卫们只好站在皇太孙旁边,不敢妄动。稍后,距皇城不远的宁国公主府接到圣旨口谕,梅殷如飞似得的前来。

朱元璋看见梅殷进来,只是颔首不语,似乎在权衡利弊,朱允炆却是有些不耐,满腹的心事,东宫方面,他已经让杨蝶、傅雍等人权宜行事,前往燕王在京师的府邸布控,千万不可让李芳果逃脱。另外,已经发出飞鸽传书,号令内厂探子全力清除中都、河南、汝宁、开封等地的动向,晋王虽然只带了五十名亲卫,但快马良驹之下,只是有一个活口到了中都留守司,可见要是伏击,动静肯定不小,应该有蛛丝马迹可以寻觅。

而且,在京师中的内厂探子已经全力布控各个府衙、大臣府邸、以及要紧关口,现在老朱兵符未交,朱允炆真的害怕有什么变故,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说一句心底话,他也有些怀疑是不是燕王所为,因为朱棣先到京师,在坤宁宫刚才的神情也不似作伪。虽然知道其是一代枭雄,但是如果演戏那么逼真,那么大明的奥斯卡奖男主角真的非朱棣莫属了,这是以朱允炆多了几百年的历史经验所总结出的。朱棣绝对是一个伪君子,但是更应该是真小人。

杀伐果断,若是朱棣做的,他大可以再等个几天,观察一下动向后,再决定进不进京师,都是退进有据,至少可以不让自己身陷险境。永远站在大义关口才是朱棣应该有的性格。

不过这样想也没有用,晋王遇刺,无论是谁做的,朱允炆已经决定利用这次机会清除隐患,成功失败都没有关系,反正已经死过一次了,大不了被废,然后自己借助内厂的部分嫡系远离朝堂,那样反而落个逍遥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