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祸水东流(下)(1 / 2)

回明 无辜的虫子 2651 字 2022-09-04

朝堂上的气氛最近极为不融洽,每次朝会上都充满了一种火药的味道,大臣们对于皇上最近的表现也很不满意。

他们需要一个什么样子的皇帝呢?他们需要一个好皇帝,天下也需要一个好皇帝。那什么是好皇帝呢?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先贤说过的话,真正做到这个就是一个好皇帝了,大臣们心想,但这句话已经被先皇洪武皇帝批判过了,因此还差点没有把这位先贤赶出孔庙。所以这句话是不能说的。

那么就是从谏如流了,只要能听从大臣们的意见,那就是一个好皇帝,朱元璋独断独行的作风,早已经被建文朝廷的大臣们在心里被打入了黑名单。

要不迷恋于女色,要仁政爱民,要礼贤下士,要做到国富民强……。

很多很多,几乎每一个大臣心中都有一条底限,每个人的标准也不相同,当然,无论是所谓的忠臣或者奸臣,都想皇帝按照自己心中的标准去做这个皇帝。

但是如今不同了,朝堂之上绝大多数臣子们,都抛弃了自己心中的标准底限,心里共同升起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皇上做事能轻重分明,因为他们发现皇上好像净做些捡芝麻丢西瓜的事情。

现在大明最大的事情是什么?朝鲜半岛处于大明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之中,已经完全脱离了朝廷的控制,在洪武年间或者是建文初期,高丽人像狗一样一次又一次的来京师露出那谄媚的笑,但是自从朱棣去了之后,再也看不到了。

也可以说自宋以来,高丽人第一次和大陆的界限如此分明,这使一向鼓吹教化的读书人感到由衷的气愤,面对这种情况,他们沉不住气了。

有的大臣上奏,要求立刻谕旨朝鲜。扶正李芳远的权知朝鲜国事之位,甚至可以将李芳远册封为朝鲜王,要求只有一个。就是朝鲜必须协助朝廷驱逐朱棣出境,让大明来清理门户。

这是保守一派的说法,更有激进派的还在朝堂之上跪奏,要求朝廷立即兵发朝鲜。为朝廷、为大明除掉隐患,以正国人视听。

历数了恭让王瑶的罪状,指责其不该收容大明叛贼,要求皇帝下诏废除恭让王的王位等等,不过谁此刻也不敢说出。恭让王是皇帝派人送给朱高炽的,以至于朱棣有了名目号令朝鲜民众。

大明军队现在的强大,以及上次北伐北平的胜利,使大臣们觉得大明军力天下第一,做这种事情应该是手到擒来,可皇上偏偏没有这么做。

没有任何调兵的迹象,甚至除了派出一个耿炳文前往辽东之外,什么也没有做。特别是大明渤海水师在鸭绿江遇袭。当皇上听后。只问了伤亡与否,当得到伤亡很小时,随即就将这件事束之高阁,只是命令立刻补充渤海水师,使其保持现在的编制。

同时,又命兵部押运数百艘废旧战船往朝鲜海峡以壮军威。同时给了方明谦一道密旨。谁也搞不明白。弄一些破船去怎么能壮大军威,这不是让那些蛮夷看笑话吗?

大臣们谁也不明白皇帝心中在想着什么。做皇帝不去考虑叛乱,反而将去注意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比如在朱棣图谋不轨的消息在京师上下扩散时,皇帝却下了一道诏书,命礼部开始实行。

大家当时就惊呆了,皇上诏书上说,但凡大明在册之民,所有幼童必须在八岁进入蒙学启蒙。至十三岁为期五年的义务教育谁也不能缺少,按照规定送子女读书者,税赋减半,否则加倍。

进入蒙学是属于义务教育,全免费性质的,具体款项可以由当地官员自行筹措,可在税赋中拨出一部分,可由当地富户捐赠,捐赠款项达到一定数目后,可执行原来在苏州的做法,授予其国士勋章。

首期,由户部调出五十万宝钞作为启动资金,礼部侍郎黄子澄负责具体执行,二年之后由皇上派员验收。

大臣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看错了,在辽东有战事的情况下,朝廷应该是筹措资金、粮草准备应对叛乱,而皇上此时却将钱花在了所谓的教育上,当然了,作为读书人出身的大臣们不会觉得皇上这个诏命是错的,只是实行的时机不对而已。

为此,大臣们已经准备联合起来劝谏皇上,秦淮河上的画舫中成了大臣们商谈聚会的地方,而这一切,当然都逃不过朱允炆的内厂窥视。

而此时的朱允炆却在御花园中漫步,在一座小桥边停住了。这里两边有假山,中间像一道裂缝,有风吹来,将他颔下的刚刚蓄出的胡须吹得飘飘拂拂,使身着常服的朱允炆,平添了几分潇洒。

假山的参差、嶙峋隐约可见;四周树木的绿枝,像捉迷藏的顽皮孩子一样,,将头呀手呀探出来,溪里隐隐流动着汩汩的水流声。景色如此之好,令朱允炆有些流连忘返,很久没有这么悠闲过了,最近疲于应付大臣们的劝谏,是他片刻也不得闲。

在小桥上来回走动着,享受着久违的惬意,不由想起前不久发生的两件事来了,那事让他记忆犹新,让他难以忘怀,也让他从心里面高兴。

一件事是朱允炆最近才听内厂汇报说的。原苏州知府吴雪凡,因为替自己受过被调任琼州知府,自己登基后才将其调任浙江布政使,今年因为政绩被委任为通政司通政使,上任不久,就听到百姓反映驸马都尉梅殷和公主从中都凤阳府回京时,沿途不分地域践踏良田,扰乱民安。

吴雪凡调查核实确有此事之后,即亲自来到公主府,当面对驸马都尉梅殷说:“你们回京时,一路打猎扰了民众,我要上朝去奏与皇上,皇上是一定不会原谅你的。”梅殷听罢,非常吃惊,立即进去告诉公主。公主自知有错,立即备酒菜出来,一面请吴雪凡喝酒。一面认错地说:“我们手下的人,一路确实扰了老百姓,这是很不对的。只是当时我确实不知道。没有及早制止,才出了这种错,现在我拿出五百贯钱,来赔偿老百姓们的损失。请千万不要用这点小事烦扰皇上了。”

吴雪凡见公主认了错,又合理地赔偿了,也就将这事妥善地了了。这事很快就在南京城中传开了,一些平日娇纵的富贵子弟都悄悄说:这位通政使怎地了得,连公主、驸马他都能治了。我等岂能不加小心!

还有一件事,就是关于安南,也就是另一个时空中的越南部分地区,蒙元末年战乱时,安南趁机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蒙元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如嶅、庆远、渊、脱等五县。

洪武年间,朱元璋曾晓谕安南陈朝国王陈日焜。令将五县之地返还思明土司。但陈朝此时由国相黎季犛掌权,他胁迫国王陈日焜,称兵拒命。朱元璋以战争方息,重在安抚,不愿再起干戈,于是置之不理。安南从此处于半独立状态。

但是安南陈氏政权已趋式微,一直内讧不断。就在建文元年。相国黎季犛又把陈日焜杀掉,改立其子陈颙。没多久,再杀陈颙,次年,黎季犛干脆灭掉陈朝,大杀陈氏宗族,并自立为帝,定国号为大虞,改元圣元,自己也改姓胡,名一元,与其子胡汉苍共理朝政。

同时遣使奉表到大明,诡称陈氏宗族已绝,胡汉苍为陈明宗之外孙,因此暂时登基理政。当时正值所谓的靖难开始,朱允炆也暂时不想对付东南亚,于是对胡一元的请示未置可否。北伐结束,胡汉苍遣使者到南京朝贺,并再次讨封。

朱允炆命礼部讨论此事,皆认为事关重大,安南情况不明,不可听信一面之辞,复奏详加考察,还没有等有结果。在去年,一个名叫裴伯耆的安南陈氏旧臣突然来到南京,这个裴伯耆是一位申包胥式的人物,他心怀陈朝,不满胡氏的倒行逆施,于是来大明乞兵复国。裴伯耆所描述的安南,完全不同于胡氏父子两人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