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家务事(2 / 2)

黑宝葫芦 悲痛麽名 2500 字 2022-09-04

王凡和佩盈一头雾水,两人都不知道谢母说的是什么事情。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其实主要原因是家里人之间的关系,包含着各种感情,父母亲情,夫妻爱情,兄弟手足情……这么多的感情,又让只讲法律不讲感情的官员怎么处理呢?

父母和子女的纠纷。不管是父母有道理,还是儿女的理由更具有舒服力,法官的判决不可能让双方达到自己预想的结果。不管判决的结果对哪方有利,总是以伤害其中一方为代价,这被伤害的一方是谁?可能是含辛茹苦养育孩子的父母,可能是年少轻狂不知感恩的子女。而这其中的血缘关系,骨肉亲情,是永远存在而且不能改变的。

夫妻之间的纠纷。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因为相爱而走到了一起,组织了家庭。婚姻经营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各种意外状况,造成矛盾。爱情就是让人那么难以琢磨,爱的时候海誓山盟,一句不爱了,就结束了那么多天的感情。不管外人如何看待,我感觉双方的心里应该都不好受吧。即使养了几年的宠物失去了,都会伤感好多天呢,何况是个人。

兄弟之间的手足情。话又说了,兄弟如手足,十指还连心呢。这种感情在生活中最让人琢磨不透。遇到纠纷的时候,可以打破头颅,当兄弟遇到困难的时候,又可以拧成一股绳。兄弟如手足,谁要动我手足,我先断他手足吧,呵呵。妈妈曾经跟我说,别看某某兄弟俩现在怒目相对,有个人把其中一个砍了,着急心疼的还是兄弟。

我们自己都讲不明白的感情,又怎么让法官去判断呢。不管是小家,还是大家庭,永远的道理就是家和万事兴。不要在家里讲理,因为你永远讲不明白。人人都为家里多付出一份爱,你会发现,你付出一份爱的同时,得到了每个人的爱。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是讲爱的地方。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是在谈论家长里短时,人们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居家过日子,家家都在念着这本“难念的经”。不论从物质或精神方面,都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天长日久,在一个家庭中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诸如子女的孝顺、婆媳的融洽、妯娌姑嫂的相处,以及房屋、财产等安排或处置等等,都会产生难念的经。怎样念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就成为了创建和谐家庭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每个家庭去探讨和深思。

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中,家庭成员聚居在一起,上有老下有小,公婆媳妇,兄弟姊妹,妯娌姑嫂,侄男侄女,亲情关系重重。虽然现在家庭人口,从人口众多的10几口或20多口,甚至更多人口的大家庭,逐渐变到35口之家,但亲情的往来关系依然存在。维系着一个幸福美满和谐的家庭,固然有许多方面的因素,但其中包含着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宽容。宽容虽不是解决家庭矛盾的万能上策,但他会使人于激动中明智,于发怒中达理。在生活中多一些宽容,家庭就会象春天一样充满温暖和亲情。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宽容呢?

互相尊重。尊重是沟通感情的桥梁,他能使家庭每一个成员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自觉的尽到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尊重他人,也使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在相互尊重中所产生的爱的力量是博大的,它能减少摩擦、消除误会和隔阂,使家庭成员在领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中自重、自爱,产生对他人的挚爱。

互相谅解或理解。由于家庭每个成员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相互看不惯或听不顺耳的行为和语言,因而产生些不应有的误会或摩擦和矛盾,这就需要家庭成员间的互相理解和谅解,来促进家庭气氛的和谐和成员间的友爱。

如果互相猜忌、挑毛病、找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大做文章,甚至发生口角大动干戈,就必然会使好端端的家庭闹成了是非之地,弄得人心不悦都陷入到精神压抑痛苦之中。可见,互相谅解,佛眼相看,略迹原情,原谅他人,也求他人对自己的谅解,是家庭中所不可缺少的。

互相鼓励。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的大潮中,人们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和学习紧张而繁忙,带着喜悦的心情回到温馨和宁静的家庭,得到身心的愉快和休息。但也有时难免遇到某些失误或挫折,甚至是错误。在这种状态下,需要同志的帮助,更需要家庭的安慰和温暖。给予支持和鼓励,排解忧患,出主意想办法,走出困境。互相鼓励也是互相家庭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在家庭的乐章里,倘若都鸣响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鼓励的乐曲,都以宽容的旋律来念这本“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庭的和谐气氛将会持久,给家庭带来幸福欢乐.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舍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宋朝年间,有一位叫赵秉公的县令,他勤政廉洁,断案公平,颇有政声,百姓称颂他为“清官”。

一次赵秉公的一位同窗好友来访,对他说:“你断刑律命案很有一套,对民事家务是否能断?”赵秉公说:“这有何难,不妨一试。”同窗向他介绍说:我乡有一张姓老汉,家有两个儿子,生活过得还算富裕。后来两个儿子都娶妻生子,成为多口之家。时间一长,因家务事儿两个儿子都想分家另过。开始张老汉不同意,可总闹别扭,后来老汉想通了,分就分吧。张家有宅院两处,田地二十亩,你来断断这家怎么分?

赵秉公说:“这还不好分?二一添作五。两个儿子一人一处宅院,一人十亩田地。”

可是这样分不尽合理。因为大儿子下有三子,已经成人,二儿子下有一子,尚未成人。大儿子人多,二儿子人少,这样分岂不偏向二儿子?

赵秉公听了后说:“是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都是老汉的孙子,那就按儿子分宅院,按孙子人数分地,一人五亩,老大得十五,老二得五亩。”

这样仍不尽合理。地都分了,宅院也分了,老汉却没地方住了。要知道百字孝为先啊!老汉什么都没有,这不是不孝吗?

“照此说来,国人一向讲究四世同堂,五世其昌,团团圆圆,干脆还是不分为好啊!”赵秉公答道。

同窗说,刚才我问了三问,你断了三个结果,哪个算断得公正呢?这还没完!一年后,二儿子得病死了,二儿媳守着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过活十分艰难,有了再嫁之意。可张老汉不同意,你说该不该嫁?

“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按‘三从’来说,不应改嫁。”赵秉公又答道。

可是,前朝和当朝的公主,寡后尚可改嫁,为什么一农妇而不可呢?这样断公正吗?

赵秉公一时回答不上来了,这位同窗说:“都说你是个清官,可见清官也难断家务事啊!”

“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句俗语就是这么来的。人们常用清官难断家务事来比喻家庭纠纷外人很难搞清楚,无从断言谁是谁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