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明悟略有成(1 / 2)

非我无道 真邪 1680 字 9个月前

秦忘舒心中大急,他能否逃出幻域全仗这部《婆罗经》,失了此经,岂不是要永隔于世,这与丧身亡命有何区别?

那夺去《婆罗经》者正是那只赤尾白雀,秦忘舒大喝一声,急纵而出,此番形势紧急,自是拼了性命,左手祭刀飞遁,右手则掐玄字真言,飞遁之速,不可用言语形容。

白雀身子灵活之极,虽被秦忘舒赶上,却在空中转折不定,一雀一人你追我赶,刹那间就离了草屋。

奔出山谷之后,白雀向东疾飞,秦忘舒此刻倒也沉下心来,幻域又有多大,还怕这白雀逃到哪里去?且那《婆罗经》非寻常材质制成,若想损毁,也是不易。

想这白雀与草屋同时现身,可见屋中人与白雀必有关联,莫非是白雀心念旧主,不肯将这经文落于外人之手?

想到这里,便道:“白雀道友,在下擅闯草屋,原无恶意,若有唐突之处,还望海涵。”

语音未落,只听“轰隆”一声,秦忘舒急忙回头去瞧,却是一惊,原来那草屋已然塌陷下去,就好似有只无形大手,将这草屋揉成一团,整个儿已是支离破碎。

更有甚者,草屋所在的山谷也同时陷落,轰隆之声不绝于耳,片刻间草屋山谷统统瞧不见了,只露出一个黑森森的大洞来,瞧来好不惊心。

秦忘舒瞧见这奇景,半天也说不出话来,这座草屋连同山谷,先前就有诸多古怪,一直景像模糊,此刻完全崩塌,似乎也算是早有征兆。

细瞧那黑洞,冷气森森,深不见底,分明是寂灭虚无之境,人若进此处,定是无法生存,这么说来,若非白雀夺经,秦忘舒便要随着这草屋葬于黑洞之中了。

秦忘舒这才领会白雀的心意,再向白雀瞧去,已经停了下来,一对细目瞧着秦忘舒,目光似无恶意,但却是昂首挺胸,神态甚是倨傲。

秦忘舒急忙揖手道:“雀兄救命之恩,忘舒永记于心。”

那白雀手爪一松,《婆罗经》就落将下来,秦忘舒用手指去,法诀到处,《婆罗经》稳稳当当,重新回到手中,秦忘舒瞧见此经无恙,大大的舒了一口气。那白雀振翅长鸣,忽地飞进山林之中,很快消失不见。

秦忘舒本想去寻这白雀问个明白,此雀既是通灵,自己又擅禽言兽语,总是好沟通的。但瞧见白雀不肯多言,自己也不便打扰。且这白雀神态傲慢,看来是没曾将自己放在眼中。

秦忘舒暗道:“这白雀随这屋中人修行多年,修行定是不俗,又见我境界低微,未免就小瞧了我。高明之士,自是不耻于庸流为伍。”

他向白雀消失之处遥遥一拜,便来到原先住处。

这三年来白鱼肉身无存,只剩得一副巨大的骨架,秦忘舒毕竟人族出身,就算此域并无风雨之苦,也不肯露宿室外,便以白鱼骨架为基,取了些树木枝叶覆盖,此刻俨然成形,颇可居人。

想起当初建这木屋的心情,倒是与屋中人依稀仿佛,也只是用来打发光阴罢了。

但如今有《婆罗经》在手,又怎能再荒怠下去,自己若修不成《婆罗经》,那是连白雀也瞧不起了。

当下端坐于屋中,取那《婆罗经》修行起来。

再将经文读了数遍,心中渐有体会。人之不见过去,而知过去,是因万事皆有因果,若无过去,何来现在?故而那世间不曾经历见过之事,只需依循道理推敲,自然清晰如画。

可见过去为因,今日为果。

人之不见未来,而知未来,是因今日之因,明日之果,未来固不可深测,但仍逃不过这因果循环,好比自己若不修这婆罗经,怎能达成地仙境界?更别提逃出此域了。

因此未来虽不可知,但若就此踌躇不前,那未来必是毫无希望。

这样瞧来,经文开篇所言,说的就是因果大道,既有劝人向学之意,又是在谆谆警告,不可荒废了光阴。

秦忘舒领悟经文妙旨,心中大喜,趁着得胜之势,再去瞧其后经文。

“人之所见,总是虚妄,何者为真,何者为假?人若不以天地为真,则天地为虚无,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秦忘舒瞧了数遍,掩卷深思,忖道:“若说天地为虚妄,可不是大谬?世间一草一木,都是真真切切,怎地就虚妄了?难不成我心中不去瞧天地,天地便不存了?其实那天地还是好端端地立在那里。”

这经文之中,尤其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最是难解。”秦忘舒思忖了数日,仍是难以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