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帝王心学宗师王闿运(2 / 2)

庚子猎国 西门晓生 1671 字 9个月前

王闿运作为曾经秘密奉劝曾国藩推翻满清帝国的重要幕府幕僚,虽然三十年来一直以教育学家的姿态出现,但他时时刻刻都在注意天下朝廷。正所谓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读书人最渴望的就是被人尊重和得到信任。王闿运见西北宣抚使对自己礼遇有加,更是抖擞了一百二十个精神,开始逐次分析起来这次维新变法的利弊与失败的原因。

而陪同的学生宋育仁和吴之英更是维新变法失败的官员,切身体会地剖析起来维新变法失败,再加上王宇和杨度一个鬼才一个天才的分析,几个人逐次推演起来。若是变法该怎么变,才能不至于引起更大的反应。变法失败的原因很多,急和用错人事其中很大的原因,就连胡聘之也急切地在陕西实行变法。且看将捕头捕快整编为现代警察制度,但清朝只有捕头才有薪俸,算是国家公务员,捕快们和杂役们救得喝西北风去。而且成立警察制度之后,这警察听谁的?还听不听各地大员的了?等等问题需要一一解决,可光绪皇帝太急了。

在陕西省还好,曹跃早就计划好了,胡聘之一提出来,曹跃借坡下驴而已,将整个陕西的完美的警察制度铺垫开来,没有造成过多的麻烦。可惜在其他身份就不一样了,谁听谁的都不知道,还造成很多冤假错案。

现在太后在京师设立巡捕房,就是逐渐将衙门捕快过度到西方警察制度的一步重要举措,也是平安过度的一个必须过程,可以说慈禧在某些方面也是支持变法的。

随后众人又讨论到科举改革,到底科举该不该继续。

西方国家没有科举制度,但西方国家更加强大,中国需要科举制度吗?

为此,六个人展开了大辩论,王闿运和杨度两人是支持保留科举制度的,而吴之英和宋育仁则反对科举制度,甚至提出取缔科举制度。吴之英早年参加乡试的时候,因为不慎将一滴墨水滴在卷子上,结果被取消了当年乡试成绩。从此之后吴之英发誓再也不参加科考,并对科举考试深恶痛绝。而宋育仁因为曾经担任过英法意比四国的领事参赞,对西方教育显然更加推崇。

... [,!]

(

双方再一次唇枪舌战,就该不该继续科举考试这一话题旁征博引,讲得是天花乱坠口沫横飞。

曹跃和王宇完全插不进话去,曹跃是因为古文知识水平有限,贸然插话反倒是让人笑话,王宇最有意思,他的观点是:“你们谁赢了,我就听谁的。”完全是一副看热闹不怕事儿大,搬凳子喝杯茶的态度。

一直争论到大家肚子饿了,曹跃才说:“鸿鸾,叫人准备一些吃喝吧,王老先生和诸位大人都饿着了。”

“早就准备好了。”王宇笑嘻嘻地说,拍了拍手,又让下人上了火锅,一起吃着火锅继续讨论。不过一般吃起来的话,谁要是说话谁吃亏,双方还在说着,反倒让曹跃和王宇吃的肚皮滚圆。终于他们四人发现不对劲了,这才开始吃喝起来,只是剩下的都是素菜了,闹的四人看着他们俩很是幽怨。

王宇道:“诸位,取消科举有取消的进步意义,但保留科举也有保留的好处。”

“你说和好处?”吴之英问道。

“科举无非是皇帝培养忠诚于他的官员而已,若是国家还是帝制,科举存在有道理,除非效仿美国和法国,不用帝制了改用什么共和鬼玩意。”王宇哂笑道。“这两个无君主无忠诚的国家,必定人心狡诈险恶异常。”

王宇的话给大家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虑,是啊,科举不就是给皇帝养忠臣的地方吗?未必忠臣就是清官好官,但对于皇帝来说,他宁可要一个昏官忠臣,也不会要一个清官叛逆做手下的官员。

这么一想,如果能出现一个取代科举培养忠臣的方式,还需要科举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