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曹清渐行渐远(1 / 2)

庚子猎国 西门晓生 1676 字 9个月前

( 见众人眼中神色复杂,手足不安,王兵立即站起来,环视众人朗声道:“奉大将军令,执行军规,还有人想要反对吗?”

还是没有人说话,四十几个军官全都目瞪口呆地看着他。

王兵依旧冷冷地说道:“大将军前方作战,后方却有人筹粮中贪污腐败,实乃十恶不赦通敌之罪。任何人不要妄图战时犯了罪,功过相抵,因为战时整合血军就是一部战争机器,任何一个零件坏掉了,不是将就着用,而是毁掉换新。你们都说董旭忠于大将军,他是忠于大将军吗?给大将军扯后腿,捣乱,干扰军心,这是在忠于大将军?错!这是在向大将军捅刀子,而且是在向大将军软肋上捅刀子。而为他求情,给他说话的人,毫无疑问也是在给大将军背后捅刀子,前方杀敌,后方必须全力以赴,不得松懈。散会!”

众人默默地离开会场,看着地上董旭的尸首,相对无言。

如果杀董旭出自曹跃的意思,众人自然无话可说,再说且不论旧情,董旭的所作所为着实该死。大将军能不能杀董旭,当然能,王兵能不能杀,也能杀,可董旭的旧将一定会将杀董旭的责任仇恨转移到王兵身上。

执掌军法,势必得罪人,越是秉公执法,越是得罪人。

王兵从不怕得罪人,所以他才能执掌军法,所以他才被曹跃在21岁年纪便委以重任。

连杀两军官之后,后路军从此之后再无粮草不济或押韵延迟之事,甚至山西和蒙古等地筹措粮草之时也不敢存私,这个21岁的越级提拔的代统领,出色地完成了曹跃对他的嘱托。在王兵处理后方粮草问题的时候,曹跃再一次接到了慈禧老佛爷发来的懿旨,说京师中的暂时不需要曹跃率如此重兵救助。这一次的态度比上一次强硬了不少,完全没有上一次的小心翼翼,王宇推断说我们把朝廷吓着了。现在朝廷应该是调集大军,准备对我们动手了。桑治平却摇头道:“未必,我们是朝廷心腹大患不假,但眼前之急却不是我们,而是洋人。”

王宇叹道:“桑先生,洋人最多是让朝廷换个主子,但是要是让大将军如今,换的却是整个朝廷。慈禧就算是愚昧,但却不愚蠢。”桑治平默默无语,不得不承认这个结果。

曹跃冷笑道:“既然朝廷让我们撤退,我们就撤退,撤出直隶!”

随即,曹跃派人向朝廷上报,血军既然已经平定了大部分的直隶义和团,并将最能打的河北义和团消灭,血军做到了向朝廷承诺的一切,理应撤退。

于是大军拔营向后,徐徐撤出直隶。

消息传到了朝廷,上下松了一口气,血军终于走了,终于走了!

其实要怪就怪曹跃的军队太能打了,这次是真的把京师里的八旗贵族们给吓着了,也把老太后慈禧给吓着了。

曹跃在山西“三天杀四万”,曹跃手下一个偏将率领七千骑兵一天灭五万河北义和团——反过来由旗人组成的禁军没有接触河北义和团就先跑了一半,见到河北义和团的死士之后,另外一半也跑了,从战斗力上来看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一个简单的算术,义和团强于八旗兵,血军强于义和团,那么血军远远强于八旗兵。

那么而现在的问题是,要是曹跃这时候直接入京来一个什么逼宫怎么办?八旗兵不行了,武卫军呢?慈禧没有把握如果曹跃入京,武卫军还会如现在一般忠于朝廷,武卫军五部,中军是八旗新军,不堪重用。前军的前身是安徽淮军,后军是甘军回民军队,左军是毅军,主要是河南士兵组成,右军为北洋陆军,主要由山东直隶人组成,除去武卫后军,前军、左军、右军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汉军,汉人组成的军队。

而曹跃是汉人。

慈禧不知道曹跃是否会做出谋逆之事,但身为一国掌控着的慈禧一定严防任何不利于自己不利于大清的机会,如曹跃入京。她后悔当初曹跃两次入京却没有杀他,而是每一次都提拔,甚至自己妄图给他旗民身份,让他更加效忠于自己。但是现在看来,这种拉拢对曹跃来说半点用也没有。

幸好曹跃此时撤军了,否则慈禧真的不知如何是好,她只是一个阴谋家,却不是军事家,更不是政治家,尽管她生命的最后五年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但那时利用中国的四亿五千万两白银交出的学费换来的政治经验。而现在,慈禧不知道如何面对骄兵悍将的西北血军,这是一支完全能够威胁大清王朝稳定的军队,比起太平天国,血军占据了各项优势。

天时,地利,人和。

先说天时,血军地处西北高原,随时随地都可能率军杀下来,而西北缺粮,朝廷想要围剿必须派遣大军进入西北,这样一来粮道就会被拉长,随时都可能面临着粮道被劫的危险。反过来,血军谋反则从高原上杀下来,抢掠中原的粮草即可。另外此时大清政府尤其是慈禧政府,已经和列强矛盾极深,如果曹跃公开谋反,列强势必会喜欢中国四分五裂,支持曹跃。毕竟曹跃只是个军阀,支持曹跃获利更大。列强当然愿意选一个代理人傀儡政府,而不是选择合作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