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消彼长,明军的优势就这么一点一点地建立起来了。
失去了厮卒当炮灰的皇太极很快被明军包围,知道大势已去的他立即决定趁夜突围。
酉时二刻,皇太极丢下一堆无头苍蝇一样乱窜的厮卒和部分主力,在夜色的掩护下顺利突围,带着三千余骑往北逃去。袁崇焕在得知他突围后,立即派祖大寿带五千精骑猛追。
在遵化城外,双方又展开了一次接触战,各战损一千多骑兵后方才脱离。
皇太极此时身边只剩下了两千余骑,这时候要是再进遵化就是作茧自缚了,只要袁崇焕率大军围住遵化,便有一百种方法灭了他。深知这一点的皇太极在汇合了城内一千多守军后,立即往大安口方向狂奔而去。
此役,从战果上而言,双方平分秋色。建奴三万厮卒全部战损(一万多逃亡,一万多被俘),主力战损九千。而明军这边,关宁军伤亡一万八,大同和宣府军伤亡七千多,三万五的大军仅剩下一万余人。
但从战略上而言,明军完成了阻击建奴的预定目标,彻底奠定了己巳之变的胜局,迫使皇太极不得不率数千残兵撤出关外,保住了京畿的富庶之地不受劫掠,粉碎了皇太极通过劫掠来缓解国内经济、粮食危机的企图,可以取得了完胜。
这次大胜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也在于,它给了各地农民军予以沉重一击,显示了官军强大的战斗力。
这样的战果,已经足够袁崇焕将功折罪了!在给朝廷的奏报上,向来好大喜功的他赫然题上了“石门大捷”四个大字!
不过,自负的袁崇焕也展现出了谦虚的一面。在大胜当晚,他便修书一封,热情洋溢地颂扬了秦书淮一番,信中甚至写道:无将军之奋起、之奇谋、之赤胆,绝无我大军今日之大捷,将军堪为我大明之中流砥柱也……
这其中一部分是出于想和秦书淮这个皇上跟前的大红人修好之意,但更多却也是真心话。从关宁军到崇祯都知道,这场震动朝野的事变如果没有秦书淮,决不可能如此轻易的就能结束。
秦书淮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也并不觉得有什么夸张。要知道当年袁崇焕为魏忠贤立生祠的时候,的可比这夸张肉麻多了。况且,从事实上讲,也正是他救了袁崇焕一命——尽管袁崇焕永远不会知道另一个时空的自己在这场事变中有多悲惨!
崇祯二年十二月初三,皇太极在收拢蓟北各地残部后,带着仅剩的七千多人从大安口退出了塞外,等待他的将是来自三大贝勒、蒙古王公的铺天盖地的发难。
己巳之变结束!
但秦书淮的大业,才刚刚开始。·k·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