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命之瞢玄霸逆谕旨(2 / 2)

哔死他表姑父的,谁知道这杠精面对军权拆解都无动于衷,反而会对这事儿有异议呢!

犹豫了片刻,某皇帝咬了咬牙,忽而哼道:“那也宣!等人犯提到刑部后,先关着!真要有何变故,大不了朕再下旨特赦!”

今日这场戏的重点,除了分权,同样也是某皇帝难得的装逼场合。似被人抗旨这么打脸的事儿,肯定不能惯着的。

只是听老李后半截话的语气,其他人皆无语暗叹。

特赦都冒出来了,还没真正交锋这货就先输了一半,指望他能以这种心态去说服某杠精?说不得,彼时李建成手里那张已经是废纸了。

宣吧,宣吧!

陈叔达摆摆手,一脸腻歪的退回到人群里。

好好的一场献俘仪式让这么一打岔,颇有些虎头蛇尾的意思。但彼时在朱雀门外围观的老百姓却难察觉其中深意,仍旧觉得振奋。

这不单是荣誉与士气问题,仗打完了,同时也意味着那些出征在外的关中子弟们快回家了。

古时有多少“家祭无忘告乃翁”之事,皆是源于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与思念,所谓君王社稷、四海归心,毕竟和小老百姓离的太远,说了也听不懂。

这大概便是孔子为何曰了“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的缘故。

当然长安的老百姓毕竟与别处不同,京畿之民的天然成就感使得大伙并不吝于捧老李的臭脚。待朱雀门上谕旨宣罢,山呼万年之声便不绝于耳,给足了老李面子。也叫人群中各坊酒肆、茶馆的老板笑开了花。

但有一人没笑。

朱雀门上,以亲王之身添居三公身侧的李智云彼时绷着个小脸,袖子里的拳头都快握麻了。

昨日朝会之上,老李宣诏迁陈叔达为纳言时,顺带也给他提了个中书门下平章事兼襄州道行台尚书令的职衔,允其在政事堂参知机务。

说实话,当时某楚王还是很激动的。

虽然政事堂到底是个啥东西他还不清楚,但不重要。

参知政务诶,这可是妥妥的宰相之责。一旦他踏入这个领域,所接触皆是军国大事和朝中勋贵,假以时日,还怕皇帝和大臣们看不到他的“英明神武”?

可等到今日那哥儿三的敕封一下,他忽然就明白了。

神特么宰相。

老二是尚书令,老三是中书令,老四是侍中,老李等于是把整个三省六部都给了这哥儿几个节制。那所谓的政事堂不用想,肯定就是这几位大佬集中办公的地方。

这样一来,效率不但能提高不少,最关键的是大大削弱了宰相的权利,使原本的一人之权变成了一堆人掌管。

而等到太子册封正式监国后,少不得要和政事堂打交道。有他这个原关内道行台和铁杆“大哥党”李元吉在内,三对二,也省的那哥儿俩欺负李建成老实。

所以,狗屁的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就是个拿来凑数的!

彼时的某楚王在一片山呼海啸的赞颂声中偷眼斜视他爸爸,再注意到其后捋着胡子笑的裴寂,心中忽然就有了份明悟。

他以为此番有裴寂在朝帮他说话,再加上平洛的功劳,便能在老李的心中异军突起,成为众皇子的标杆,却从未想过,李渊对身下这几个儿子的看法或许从来都与功劳无关。

皇帝偏爱某个儿子,其理由从来都不是史书上那简单的“英果类我”。

就比如老李要立老大为太子,从来都不是因为其多年在三川的劳苦功高,而是记忆中那初为人父的喜悦,那第一声“阿爷”的悸动,还有那二十多年言传身教所寄予的期望。

这一点,李世民即便再打下五个洛阳也比不了。

他李智云就更比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