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圣诞节那天,中海油的董事长只身来到了洛杉矶的一家餐厅中,同优尼科方面进行了一次秘密的会晤,所谈的,就是有关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公司的事情。
而在付承宇和优尼科公司的董事长威廉姆斯见面仅过了10天,消息灵通的英伦《金融时报》就率先披露了中海油洽购优尼科的“秘闻”。
现在看起来,以巴伦的经验,这种秘密的会晤,当时还能够被媒体披露出来,恐怕很大可能是优尼科方面故意释放的消息,为的就是引入竞争者来抬高价码了。
等到今年的2月27日,优尼科公司就开始向中海油提供了初步资料,邀请他们作为“友好收购”的候选公司之一。
在第二天,也就是2月28日,中海油启动对优尼科公司并购的项目时候,开始聘请了各领域的世界知名顾问助战。
投资银行是高盛集团和摩根大通;法律顾问是DPW、Herbert Smith:税务顾问是德勤;技术顾问是Mller Lents;公关和媒体顾问是Brunswi ck,PSI;政策顾问是Akin Gum……
然后在3月份,中海油决定向优尼科提出一个每股59-62美元的报价区间。
这一次的报价属于意向性报价,不具有约束性,其目的是表明中海油对本次收购的诚意,争取一张进入优尼科收购者行列的入门券,以打开进入尽职调查阶段的大门。
之后,优尼科董事会接受了中海油的非约束性报价,允许中海油进行“确认性”尽职调查。
很快,包括董事长威廉姆斯在内的优尼科十三名高管组成的特别小组杀到燕京。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就中海油关心的优尼科核心油气资产和储量等问题做现场陈述,并回答来自收购方领导小组的各种问题。
当时优尼科高层之所以主动向中海油投去橄榄枝,奔赴燕京进行谈判,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中海油掌握着巨大的天然气市场,由它收购,优尼科的股票会增值;
第二,中海油已经表态,收购后优尼科的高管层会基本留下,这对优尼科管理层来说,算吃了一颗定心丸:
第三,由于中海油的大部分股票不能全流通,所以要收购就得全部拿现金,对于优尼科的股东来说,这很有诱惑力。
在尽职调查结束后,中海油收购项目组最终确定了优尼科公司的估值范围——51.9-67.7美元/股。
事情进行到这里,可以说双方的意愿都比较强烈,几乎已经能够确定下这一次收购了……
不过到了3月30日,按照约定由中海油向优尼科提交准确报价的最后期限。可是由于中海油外籍独立董事的犹疑——四名外籍独立董事均拒绝对该并购计划表态。部分独董表示,因时间仓促、未能对收购方案有深刻理解,他们担心公司管理层一味追求规模而进行不理智的兼并。
这一天召开的决定报价的董事会不欢而散,没有能够得以通过他们的收购计划,从而拖延了中海油的收购计划。
然后到了4月4日,美利坚的第二大石油公司雪弗龙横刀夺爱,宣布以25%的现金(65亿美元)、75%的股票(1.03股雪弗龙股票换1股优尼科股票)收购优尼科公司。
按照雪弗龙公司4月1日股票59.31美元的收盘价,收购价约为62.07美元/股,收购总价在164亿美元左右。
优尼科管理层初步接受了该报价。
值得一提的是,4月8日,中海油外籍独董之一的舒爱文因健康原因宣布辞职。
之所以巴伦没有在更早的时候就加入到对优尼科公司的收购之中,也是因为他看到了在中海油这一次收购的过程中,雪弗龙公司作为美利坚的第二大石油公司,从中进行了全方位的阻拦。
因此,他需要得到高盛集团及其背后的领航集团的某些承诺,才会启动对优尼科公司的收购,否则的话,中海油所遇到的某些手段,联合能源集团也会遭遇……
毕竟这里是雪弗龙公司的主场,不知道有多少政客都是拿了他们的“献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