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是打着圆场,但看其意思,分明是火上浇油!
而要知道,李希颜他们看重的,就是这个!
年龄永远是最大的依仗,就算现在初定,等到真要见真章的时候,最起码也是一代人乃至两代人之后。
按照一个人从小培养的速度,从六岁蒙童,到及冠!
十五年才能有新兴力量,三十年,才算真的基本落定。
而真到了这个时候,在场的他们已经垂垂老矣,这些孩子却是风华正茂。
光是熬老头就足以把他们熬死。
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在这几年内,说服陛下!
“虽然之前说过,但今天在圣上面前,我等就再说一遍……”
“天下初定,南北两地分割不知多少年?急需用先贤思想,将这些百姓都聚在一起,让他们都知道,这乱世分割之前,吾等曾为一家!”
“要让天下百姓知道,我们有共同的三皇五帝,有共同尊行的圣人!”
“儒学,忠君爱国、孝义传家!便是从天下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做起,修身、齐家!只要人人能做到为家,那就是为国!我大明,自然天下大安。”
李希颜说完,便径直看向苏闲。
“听你刚才所言,观你方才所行,你并非对此一无所知,那先生们便要问你,对于这些,你认不认可?”
这时。
朱元璋、马皇后和朱标,也共同看向苏闲。
还用他回答吗?
毕竟他们可是知道,类似的话,苏闲就在他们跟前说过。
而与此同时。
门口常茂、徐辉祖、李景隆、还有几位皇子的队伍也是声音嘈杂,却是秦晋二王,也挺到这里的事情,匆匆赶来,看着热闹……
在他们眼里,这个将他们教育的服服帖帖的李希颜先生,竟然和那个小滑头开始较量了起来。
这可是千百年来独一份,这个热闹必须看!
而就在他们期待,苏闲的回答的时候。
“认可!”
镇定的声音响起,苏闲已经是回答而出。
这一刻,李希颜和方孝孺互望一眼,原本他们以为,这小子还要嘴硬,但这突然承认,却是有些始料未及。
但方孝孺的动作却很快。
“既然认可,那还说个什么?”
他直接看向陛下,“陛下,此事已完,此子性情执拗,对某些事情想不通,却是非要和吾等先生对峙,倒是让陛下见笑了……”
啊?
看见这一幕,别说朱元璋愕然,就是赶来的秦晋两王,也是惊愕不已。
这就完了?他们刚来,结果就这么结束了?
“虽然认可,但我还没说完。”
突然间,此话一出,几人连忙看去。
秦王晋王顿时放下心来。
而朱元璋几人则是疑惑不解。
没完?
“现在的大明,不仅需要圣人的思想,还需要圣人也没有、甚至不知道的本事。”
“圣人有什么没有?”方孝孺怒问出声,他刚才还缓和气氛,但苏闲一而再再而三的坚持,也让他再度吼出:“孺子不可教也”!
苏闲直视对方。
“大明需要能让同样的一亩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圣人有办法吗?”
此问一出,方孝孺当即愕然。
李希颜还想说……但苏闲已经不再给他们机会。
“大明开国,百废俱兴,北元还在虎视眈眈。”
“草原广袤,明军若深入其中,必然身陷草原,不知南北,稍有不慎,便是粮草紧缺,若然大败,定然损失惨重。”
“大明需要能在草原横行无阻的利器,圣人有吗?”
“大明需要能日行千里,乃至朝游沧海暮苍梧的粮草供应,圣人有吗?”
“大明需要千里追敌,乃至万里之外,取敌将头颅,犹如探囊取物的攻城利器,圣人有吗?”
“大明的百姓,更需要每年每月每日都能吃饱的粮食,需要在冬季不再担心被冻死的可能……”
“这些,只会让人忠义仁孝的圣人,有吗?”
“靖康之耻,金人南下,掠夺粮草,以至于百姓饿殍遍地,易子而食!此类惨景,甚至遍布整个炎黄朝代史!”
“圣人只会让我们知晓忠义!”
“但从来没说过,怎么去防范这些?”
“圣人能不能在这个时候,也有哪怕一丝丝圣人光环?”
“你……”此时此刻!
李希颜彻底大怒,方孝孺也被惊得目瞪口呆。
甚至连宋濂都胡子气的颤抖。
一行皇子、勋贵子嗣,更是看得头都大了。
秦王晋王这两位即将就藩的皇子,想到往日在这些先生手下受的气,此刻也是激动不已。
甚至连朱元璋,都不由得愕然起身。
苏闲这番话,足以称得上四个字——大逆不道!
“大逆不道!”方孝孺怒喝道:
反倒是李希颜震怒过后,却沉默了。
“我这是实话实说!”
“圣人的办法就在那里,是他们自己害了自己!”方孝孺怒道:“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闻,这些人间自己造成的灾祸,怎可怪罪于先贤礼教?”
苏闲只是看向他,声音冷漠,“圣人当真无所不知?”
方孝孺怒喝道:“这是自然。”
“好!”苏闲语气平静,忽然,他所幸看向窗外。
简单直白的提出一个问题。
“《列子·汤问》中,有一篇文,名《两小儿辩日》。”
“那方先生请回答我……”
“早上清凉、而中午热。”
“到底是早上的太阳近?还是中午的太阳近?”
方孝孺愣在原地……
但苏闲的声音却再度响起,这一次,却是看向了李希颜,宋濂、赵景等多位大儒!
“早上看去,太阳大如车盖,中午看去,太阳则小如圆盘。”
“敢问诸位,还是那个问题……”
苏闲刻意放大声音,吐出的字眼,却字字砸入他们的心湖。
“到底是早上的太阳近,还是中午的太阳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