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送的方面我来解决,你们集团军运输团的番号要赶紧落实下来,让你堂弟转交给邱云飞就好。”运输方面,宋希濂没有办法,自己只好再加派一些汽车了。</p>
接下来,孙义成和陈光汉就装备问题进行了商谈,最后决定,每五千难民兑换一门口径不低于105毫米的火炮,配炮弹三百发,第一批难民为五万,一个月内完成。</p>
赶走了陈光汉,孙义成开始为即将到来的难民生活安排发愁。</p>
一年多前,为了应对南洋各地华侨的到来,缅北各地都修建了不少临时性的房屋,孙义成也通过空间商店购买了大量的简易楼板房,用来安置北撤的华侨。</p>
随着各地城镇建设的发展,大量新楼房的出现,原本居住在临时房和简易房里面的华侨都搬了去了新屋,这些房屋基本上都空出来了,正好可以用来安置国内难民。</p>
但也有新的问题出现,一是这次国内难民数量可能很多,超过百万很有可能,那些空出来的房屋可能不够住,还需要再购买一些简易工房来住人。</p>
其次,粮食问题。上百万人的吃喝拉撒不是小问题,孙义成自认他空间里面的粮食和肉制品远远不够,看来真的得再出去一趟了,印度、中东粮仓伊拉克、北非粮仓埃及,这些都需要他亲自去一趟。</p>
有人可能不了解二战时期的上述国家的情况,以为中东和北非沙漠应该没有什么产粮区,其实这是一个知识盲区。</p>
地处两河流域下游的伊拉克,虽然大部分地区是沙漠,但也有相当一块土地盛产粮食---大麦,而且产量还不低。据相关资料记载,二战时期伊拉克就有大量剩余的大麦,丰收的年份可达40万吨,在歉收的年份也有10万吨,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这些大麦与其让英国人消耗了,还不如交给孙义成。</p>
另外,和中东相邻的北非国家埃及,被英国称为“帝国粮仓”,可见其粮食产量。现在虽然处于战争时期,但战火还远没有蔓延到埃及,所以埃及一切生产都是正常的,反而因为战争的原因,大量各类物资通过地中海运到埃及港口,让这个国家因此而显得“繁荣”了不少。</p>
人口的增加必然伴随一切消耗的增加,孙义成得为此早做准备,他决定外出一趟,利用缅甸的雨季时间,去到中东乃至欧洲转转,赶在九月底雨季结束之前回来就好,在此之前,他得将一些事情安排好。</p>
第一件事就是难民到此的安置工作,中国交给陈老等人就行,他们会根据抗日军已经控制的地区,结合安置房的建设情况,来分流进来的难民,包括新的土地开垦和分配工作。</p>
其次就是十月份来临的反攻作战,这件事虽然有老蒋他们几人在安排指挥,但孙义成还得再提醒一些东西,比如几个主力师中新兵的配比,阿萨姆地区第三、第六师预备团人员安排等等。</p>
第三件事情就有些麻烦,牵扯到一些敏感东西。徐立竟然没有听从孙义成的警告,在缅北秘密发展了几个CPC成员,这让孙义成非常生气,让陈老找其谈过话后就让他离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