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农历正月初八,盛夏的长篇小说完成了。</p>
这篇小说的初稿原本有三十多万,盛夏删删改改只剩下二十五万字,前后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总算是写出来了。</p>
这篇小说相当于是当年那个话剧剧本的扩写版本,梁云凤和黎韶华得知盛夏在筹备这么一篇小说,一直都很关注。</p>
盛夏写好了初稿之后,梁云凤和黎韶华看过并给出了她们的意见和建议。</p>
看着厚厚一叠纸张,盛夏莫名地有些鼻酸,眼眶也跟着红了。</p>
贺建军从外头回来,见她眼眶红红的,顿时着急了:“媳妇,你这是咋了?”</p>
“没事,真没事。”盛夏连忙抹了抹脸,“我的小说写好了,我有点感慨罢了。”</p>
贺建军确定她不是说谎之后,哭笑不得道:“媳妇,你又不是只写这一部小说。”</p>
未来的日子还长着呢,他媳妇还能再写几十年的书,哪至于为了一本书掉眼泪?</p>
盛夏没说什么,她的心情说出来,贺建军也没法理解。</p>
在黎韶华的帮助下,盛夏的小说送到了首都出版社的总编黄健的办公桌前,他正忙着看文件。</p>
助理见他在忙,啥也没说只将稿子放在桌上就走了,他没怎么放在心上。</p>
阴差阳错之下,黄健过了一周都没看到盛夏的稿子,直到黎韶华等不及了亲自给他打电话询问,他才知道有这么一份稿子的存在。</p>
距离下班不到半个钟了,黄健心想着看个开头几万字应该是花不了多少时间,找出了那份被压在底下的稿子,认真看起来。</p>
刚开始看的时候,黄健只觉得这作者的文风很合他的口味,娓娓道来型的。再一看文笔,简洁明了,行文自成风格,用词用语很是精准老辣。</p>
第一印象很重要。黄健对这部小说的第一印象挺好,继续往下看,这一看就看了几个钟头,短短的几万字开头愣是看了三遍。</p>
黄健看了盛夏留下来的联系方式,暗暗记在心头,想了想给黎韶华打了电话过去。</p>
他开口就说:“老黎啊,你这个学生很不错啊。她这部长篇小说写得非常好,我打算明天去找她,跟她商量一下出版的事情。”</p>
黎韶华夸他有眼光,还跟他约定好了时间,一道过去找盛夏。</p>
投出去的稿子一个星期没得到回复,盛夏难免有些失望,她正准备给第二个出版社投稿。</p>
黎韶华和黄健一道上门来了。</p>
黄健诚恳地向盛夏表达了歉意,并且表明了他对这部小说很看好,希望能将它签下来。</p>
盛夏没有立刻答应下来,她出过书,对出版的流程很清楚。</p>
一本书从审稿到发行要经过好几个步骤,没黄健说得那么轻松。</p>
盛夏看黄健对她的小说很看好,毫不犹豫把余下的稿子拿出来,让黄健先看了再做决定。</p>
她一向谨慎,总归是让黄健看过了全文,才好做决定。</p>
万一,黄健回去看了后文不满意,岂不是浪费时间?</p>
黄健心里乐得如此,接过稿子认真看起来。</p>
黎韶华在一旁看得眼馋,问盛夏有没有多出来的稿子,也给她拿一份看。</p>
盛夏还真有,毕竟等了一周没等来消息,她索性又抄写了一份,准备拿去其他出版社看看。</p>
几十万字的稿子,黎韶华和黄健看了大半天,午饭也在盛夏家解决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