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好面的老朱(1 / 2)

朱元璋疑惑的拿起那张宣纸,他倒是想看看,汤和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开头洋洋洒洒写着几字,浅析大明军队变革路径。

惹得老朱不禁想笑出声,“这般好高骛远的策论,博人眼球罢了。”

然而,当朱元璋看见正文里军政分离四字,眼神瞬间凌厉了起来,认真的看起来那篇策论。

虽是简单的四个字,却让朱元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大明军队如今的制度,是在继承蒙元的情况下,然后参照唐宋加以改良的。

军政合一的理念,一直贯穿古今,却很少有人在这方面提出什么建议。

所以当朱元璋看到这四个字的时候,仿佛是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大门。

本就对军队极为熟悉的朱元璋,心中有一种预感,这四个字将会对现如今的大明,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接着,便是宋怿洋洋洒洒写下的分析。

“太祖有德行有才能,事无巨细的批阅奏折,然而每日劳心劳力,却是处理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要这一众六部大臣为何用?”

“草民亦知,奏章也代表着话语权,即是权力的象征,若随意分配与大臣,也便相当于权力分化。”

“吾时常想,世间真无两全之法?”

“可仅以草民的眼界来看,此事确实没有两全的办法。吾祖父曾言,要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看问题,于是草民又产生了一介疑问,我大明最初的权力,到底产生于何处。”

“是文臣吗?草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应该是武将,我大明王朝的建立,不是依托几介文人的吟诗作对,靠的应当是将士的强大,或者说基础国力的提升。”

“通俗点来说,拳头大才是硬道理,把握住兵权,就把握住了权力本身。”

“文臣即便有再大的权力,都只是虚无缥缈的,如空中楼阁,随时便会崩塌。”

“好!”看到此,朱元璋都不忍叫好。

他发觉自己倒有些小看此人了,翻回首页,看着那名字,若有所思的说道:“宋怿?宋学士家那位?”

“是的,陛下慧眼。”汤和微笑着说道。

朱元璋喃喃自语了声:“孺子颇有宋濂之风,打小我就看他聪明。”

下边汤和也识趣的没反驳。

蒋瓛看着眼前加密通话的二人,心里更是痒痒起来,到底什么策论能让陛下都叫好。

朱元璋没再说话,继续看起了那卷“所剩不多”的策论。

“因此,如何更好的掌握兵权,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而军政分离的作用便是,让将士们变得更为纯粹,不参与内政,由此掌握兵权。”

“从此以后,帝王无需担忧文臣权力过大,也不会再陷入繁琐的批阅奏折之中。”

“真正意义上实现,圣天子垂拱治天下。”

看到此处,朱元璋更是认同的点了点头,下意识翻开了下一页,只是……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朱元璋默默看着策论最后一页,那一行冷冰冰的大字,原本满心的欢喜陡然被浇上一盆冷水。

脸色愈发阴沉,脑门上如同印着一个大大的“?”

抬过头,看着台阶下的汤和,一脸不悦的说道:“就这?法子呢?”

汤和倒是一脸无辜的解释道:“据说此子”,在道试中倒头大睡了一个时辰,法子应该是没来得及写吧?”

说完,他还无奈的摊了摊手。

朱元璋皱着眉,难以置信的说道:“睡…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