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仕宗气的是明明自己在杭州尽心尽力做事,但朝廷那边却将失地之责算到了自己头上。而且看密旨中的语气,如果这后续的事情没有处理好,甚至有可能会把自己当做替罪羊来处置。</p>
朝廷没有将武力对抗作为第一选择,岳仕宗对此可以理解,但将调停战争的责任全押宝在自己一人身上,这让他实在有些失望。</p>
如果凭外交手段就能消除海汉的野心,那大明真是白挨了这么多年的揍。用割地换取暂时的和平,这也是早就被证明行不通的事。</p>
宋代苏洵所着的《六国论》有云: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p>
如今大明就是正在割地求和的小国,割得再多,也不可填满海汉的野心了。从执委会表现出的意图来看,海汉此时想要的又岂是长江边上这三瓜两枣,取代大明统治天下,才是其真正的目的。</p>
只是如果对朝廷说这种大实话,势必会惹恼想要继续粉饰太平的那些大人物。</p>
说不定皇帝本人,也是其中之一。</p>
岳仕宗又不禁想起之前去见朱子安的时候,对方也提到过,海汉其实想通过和平的方式完成朝代更替,让大明能够体面地退场。</p>
只是大明觉得自己还有些家底,尚有一搏之力,所以一直是抱着拖一天算一天的态度。说不定拖着拖着,海汉突然就自行解体了呢?</p>
殊不知拖得越久,海汉积蓄的国力也越来越强,大明翻盘的几率只会越发微弱。至少在舟山论坛和日本九州见识过海汉强大的兵工制造能力之后,岳仕宗已经不再对朝廷所提出的“反攻海汉,恢复疆土”这类口号抱有信心了。</p>
“那就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吧!”</p>
岳仕宗苦笑着收起了密旨,既然朝廷都不是那么在乎失土,自己又何必拼命。</p>
至于如何敷衍上边,那可太容易操作了,反正海汉已经暂停了在南京周边地区的军事行动,大可把这份功劳先揽到自己身上再说。争取到的缓冲时间,正好用来给自己计划一下今后的退路。</p>
岳仕宗在杭州待得久了,也见过不少从大明跳槽到海汉任职的官员,而且只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大多都能得到海汉的任用。他自己虽然没打算要投效海汉,但从所知的情况来看,至少可以在辞官之后定居于海汉获得庇护,这样就不必再担心会遭到明廷的治罪。</p>
就在看完密旨的短短片刻工夫,岳仕宗的思想竟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或许他自己都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p>
但这样的转变也并非只发生在他一个人身上,这些年里或早或晚,已经有许许多多的大明官员作出了相似的决定,他只是又一个选择顺应时代发展的人而已。</p>
(/55/55386/16159902.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