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洙拿到这本书之后又做了些什么呢?</p>
“乃录而传之士流,才数家耳。”将书抄录后在士流这个圈子里面传阅,“士流”是古代的一个阶层,泛指统治阶级中的知识分子。可见王洙抄录后,这本书的流传范围也不是很广泛。</p>
“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在这些士流里面,有人拿到这本书之后,看到表现出跟书上描述的病证相同的人,就照着书给别人开方子,而且效果还特别好。</p>
要注意,这帮士子未必懂医术,但就是照方抓药,竟然把病治好了。(对如今很多中医大学生是个嘲讽,如果不多背点后世经典,多掌握信息差,真穿越了还真不一定能竞争的过那些古人。)</p>
这句话不仅说明了这本书里面记载的方剂疗效十分神奇,其实也是一种使用张仲景的方子的思路。</p>
《伤寒论》通脉四逆汤方后注有言:“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p>
人群里有学生不禁说道:“方证合一?”</p>
李介宾与老刘点了点头。</p>
现今把这个称为“方证对应”或“方证合一”。</p>
“方证对应”就是对号入座,治病原本也就是对号入座,只是你怎么“对”的问题。</p>
这里牵扯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会说千人千方,不同中医开的方子不一样。</p>
美化一下,可以说这是中医的特色嘛,辨证论治不止一条路,但是从客观情况来说,也是一种必然结果。</p>
因为中医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注定了没办法做到千篇一律,不说流派风格,就说不同人掌握的方剂,那就不一样。(这里说的是掌握,是完全吃透一个方子,能够做到灵活运用,而不是单纯的会背会写。)</p>
想象一下你拿着入场券或者电影票去看剧看电影的情景,依据入场券电影票上写的第几排第几号找到你的座位,你所坐的位子,不一定是最佳的观赏位置。</p>
但是对你来说,这是你买票时能够选到的最好的位置。</p>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买票的时候,你不仅要看票的价格,剩多少位置,还要考虑你能不能和朋友坐在一起,你们喜欢靠近过道还是中间等等。</p>
这张票指定的位置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p>
也就是说,你现在持有的这张票,是你购票时的最佳选择。</p>
不同的中医开方,大概也是如此的处境。</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