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课堂友好互动(2 / 2)

大树又问道:“那清热凉血药是实热还是虚热?”</p>

“实热。”</p>

老罗点头表示赞同,他插嘴道:“那么,如果病人既有实热又有虚热,我们应该如何配伍药物呢?”</p>

这个问题让学生们陷入了沉思,一个病人,怎么做到又虚又实的?</p>

难道是虚实夹杂?</p>

这对李介宾来说不算什么事儿:“那就需要找一些又能清实热,又能清虚热的药了,比如说丹皮、知母、地骨皮之类的。”</p>

大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不同的药物组合,比如对于伴有湿热的病人,可以加入利湿药。”</p>

老罗对学生们的回答表示满意,为了加深学生们对清热药应用的理解,老罗又问了一个临床案例:“有一位病人,表现为高热不退、口渴、大汗、舌红苔黄等症状,你们认为应该如何治疗?”</p>

大树迅速分析了病人的症状:“这位病人的症状符合实热的表现,我们可以使用清热泻火药,如黄连、黄芩等。”</p>

说完又马上补充道:“同时,病人的口渴和大汗可能提示有伤阴的情况,我们可以考虑加入一些养阴清热的药物,如生地、知母等。”</p>

老罗点头称赞学生们的分析能力,并进一步提问:“如果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腹泻,我们应该如何调整治疗方案?”</p>

这个问题让学生们再次陷入了思考。</p>

李介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病人出现腹泻,可能是清热泻火药过于寒凉,损伤了脾胃,我们应该减少清热泻火药的用量,同时加入一些健脾的药物,如白术、茯苓等。”</p>

大树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还可以加入一些温里药,如干姜,以防止清热药过于寒凉。”</p>

老罗对学生们的回答表示赞赏,并补充了一些临床治疗的注意事项,这种互动可以让学生们对清热药的应用有更全面的认识。</p>

随着课程的深入,老罗开始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他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清热药的应用,并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见解。</p>

大树提出了一个关于清热药剂量的问题:“老师,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如何确定清热药的剂量?”</p>

老罗微笑着回答:“剂量的确定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以及药物的性质来综合考虑。</p>

一般来说,实热症状较重的病人,可以适当增加剂量;而虚热症状或体质较弱的病人,则需要减少剂量。”</p>

“在确定剂量时,还应该考虑到药物的配伍关系,避免过量使用导致药效相互抵消或产生不良反应。”</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