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颇为欣喜:“师傅竟是王建阳的好友吗?”</p>
黄辉点点头:“他所写之文章太子殿下可以在闲时多看。”他又叮嘱说道,“可叫王公公进书,勿要让外朝之臣知晓。”</p>
朱常洛的贴身太监王安早已经被东林党发展成自己人,是绑在一条绳上的。</p>
朱常洛点头答应,心中想着这王文龙看来似乎真有本事,否则黄师傅怎么会对他如此推崇?自己的确应该找来他的书好好看看了。</p>
……</p>
《国富论》和《葡萄牙国史》这两部书虽然早就已经印刷出来,并且在京城之中读者颇多,可是之前京城中的王孙公子对这两本阅读难度不低的书兴趣却不大。</p>
《葡萄牙国史》还算有些知名度,因为这本书的历史内容拿来当小说看也可解闷,而《国富论》就是真的没人看了,直到万历成立龙洋开海公司的事情传出,两本书才开始在权贵阶层之中大火,一时卖到洛阳纸贵。</p>
更有些人发现他们的府中原来就购买了这部册书,只不过大老爷们不喜读书,这两套大部头书籍便一直丢在书房之中吃灰。</p>
王孙公子们叫来自家的卿客幕僚,读的读,念的念,真的开始研究起这两本书的内容来。</p>
这些勋贵家族的子弟们头脑并不蠢笨,不过不喜欢把心思用在四书五经上。而王文龙的《国富论》所记载的经济学内容复杂曲折,许多儒家士大夫读了都头疼,可对于一些脑子活络的王孙公子来说理解起来倒是比四书五经更加容易。</p>
甚至有些人一读之下便入了迷,短短几天时间,在京城中的贵族子弟之中开口谈论经济学就成为流行之事。</p>
一时间经济学居然成为京城显学。连带着欧洲史、航海学都成为一时风靡的学问。</p>
京城的最大报刊《燕京时报》如此报导:“万历三十五年之京师,凡有集会之时,开口不谈经济学,则被耻笑为村头。谈罢经济转而又言及地理,一时马辣加、锡兰、古里之国,葡萄牙诸土王之名字,若不熟悉欧洲使者几乎难以听懂……甚有某家贵戚,年少承袭军职,读罢《国富论》,以为颇有所得,乃将大兴一庄田改为陶瓷厂,自言‘供需平衡’‘市场经济’云云,称可一本万利也,其父持杖责之出,传为京中可笑……”</p>
除了对这情形差,加以嘲讽的倒还真有些人如发现新大陆一般仔细谈论王文龙的文字,一些原本只为京城中贵族子弟玩耍取乐的报刊,居然破天荒地报道起经济学文章来,其中一些文章的见地还颇为深远,原来是几个王孙公子读了《国富论》之后深有所感,居然真的学到了一些经济学本领。</p>
京城,武清侯府的马车上。</p>
李文松笑着对王文龙说道:“建阳如今可真是名满京城了,哪家宴会有你的名字,主人脸上都增光添彩了。”</p>
(本章完)</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