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山(1 / 2)

大魏风华 东有扶苏 1585 字 6天前

在看过遍布钱塘的厂房作坊以及繁华的码头后,顾怀仍然没有去见那些已经开始惴惴不安的官吏商贾,而是选择了只带着李明珠和几个亲卫,微服出了钱塘去往附近的村镇。</p>

时节已经入冬,虽然还没有下雪,但乡野景色难免带上了些萧瑟,马车里顾怀仍是一袭黑色道服,李明珠则是白裙貂裘,素雅明朗得像是雪中仙子,顾怀坐在软塌上,正看着一封一封从各个方向发过来的文书,李明珠安安静静地坐在他的身边,偶尔给他端上一杯冒着热气的茶,其余时间都是托着香腮静静地看着他。</p>

这种安静待在一起的感觉真的很好。</p>

大概是察觉到了她的视线,顾怀嘴角微挑,碰了碰她的额头,举起手里的一封信:“之前你问过我,在江南大面积改耕为桑的情况下,明明百姓们的收入变多了,但却因为粮食价格水涨船高而依然吃不饱饭,有什么解决办法,我一开始考虑过改进生产工具,比如铧犁和锄头,但后来仔细想想,这需要改进炼铁技术的同时大规模提高工业水平,所以这件事不适合在江南,更适合在河北那个已经修好了但还没投入使用的工业区做。”</p>

“所以我想到了一个东西,”顾怀说,“碰巧的是,那个东西还是你帮我找到的。”</p>

李明珠轻轻歪头,然后想到了当初船队从南洋带回来的那些种子:“是它们?”</p>

“对,番薯,”顾怀说,“如今已经在河北逐渐推广开,今年具体的收成还没有统计,但肯定能让河北少饿死很多人,如果能在江南也推广开,那么就算农业改革迟一些来,也不会因为圈地...也就是土地兼并而引起大范围的饥荒了。”</p>

李明珠注意到他说起这些关乎民生的事情时眼里的光,再一次感觉到自己的相公比起那些肉眼可见的利益更在乎延续国家乃至民族的东西,她眼睛里星星点点,轻轻握住了顾怀的手。</p>

“但江南没有幕府,所以推行开肯定会遇到很多阻力,而我不可能在江南久留,所以必然需要一个会把我这次来江南定下的政策完全贯彻的人,”顾怀微微摇头,“我在官场的根基还是太浅薄了,看来还是得给老头子写一封信,而这个人不仅要能处理政务,还得主持日后的海战...”</p>

顾怀沉吟着,提起了笔。</p>

一封送往京城的信匆匆写就,马车恰好停下,顾怀微服私访的第一站钱清镇到了。</p>

顾怀和李明珠走下马车,寒风拂过,他吐出一口微寒的雾气,将目光投向那个海边的小镇,这里地处钱塘与会稽的中心点,商路贯通,按道理来说应该极为繁华才是,但是顾怀放眼望过去,却发现路上行人寥寥,沿街的商铺也多半关门,明明才过正午,却好像已经入夜了一样。</p>

人都去哪儿了,都去城里的工厂了么?</p>

他又看向镇外,连绵的桑林几乎遍布了肉眼可见的范围,大片大片的耕地消失不见,一处矮山上的树木已经被砍伐完,光秃秃的山顶看起来莫名地有些伤感。</p>

顾怀重重地叹了口气,接下来要去的那些地方,该不会都是这样吧...</p>

......</p>

离开钱塘后带着一队亲卫策马赶路了好些天,一路穿行过苏南的王五勒住马缰,在他的面前便是进入仓山的山道口,而身后则是那座他曾跟着顾怀打第一场仗的易县。</p>

出去走了那么久,兜兜转转去了那么多地方,终于又回来了。</p>

这一路走得倒是极为顺利,没遇上什么王五的老同行,不过想来也是,这么精悍的一队人马,哪个穷疯了的山贼会动手?</p>

只不过王五没想到的是不仅没看到山贼,他还在山道口看见了连绵的商队,许多马车驴车从仓山里出来,一些穿着黑色衣服,背上绣着“镖”字的汉子护卫在商队旁边,而且很明显对这一行突然出现的骑士很警惕。</p>

王五还看到了一些小摊,有的在叫喊着卖些新奇玩意儿,有些干脆就热气腾腾地在煮着吃食,这种刮寒风的天气露天的茶摊上居然还有人在喝茶,一些商铺延绵开去,如果不是王五曾经在仓山待过不少时间,他甚至会以为这是个颇具规模的小镇。</p>

王五挠了挠头,翻身下马逛了起来,等到看见那“龙门镖局”的招牌,他眼睛一亮走了进去,片刻之后他重新走出来,眼里的茫然更多了一些。</p>

山寨还在老地方,还修了条路通进去,跟着山道走个把时辰就能看见--王五就纳闷了,山寨修在那鬼地方不就图个易守难攻?修条路进去是什么鬼,顾怀当初说的“要想富先修路”还真被大当家当成了金玉良言?</p>

这两年王五没有回来,但还是一直在和大当家有通信,偶尔从她嘴里听说些山寨的发展,但远不如亲眼看到来得有冲击感,比如什么山寨里的山贼如今都金盆洗手做了镖师啊,什么山寨如今生意做得飞起日进斗金啊,什么镖局的业务已经开展到了很远的地方,只要花钱什么东西都能送到指定的地点让指定的人签收之类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