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在南京还有一个二朝廷,还有一整套的朝廷班底。当初这样的设置,就是为在天子守国门的时候,有一个一时急需准备备胎。</p>
也是,永乐也知道,毕竟,把堂堂天子,总是放在第一线,随时有被敌人弄死的危险,还是不妥的,留个后路翻身,才是稳妥的。</p>
但这时候吕谋也知道,自己这个哥哥的话,对于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便宜老爹,崇祯来说,说了等于白说。</p>
因为为了永乐大帝的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话,他是绝对不能主动提出,跑路南京的。</p>
其实迁都南京的事,早在半年前君臣就争论过。</p>
当时崇祯也想跑,但碍于祖训,他是不能说出来的。于是他就召见了一个大臣,让这个大臣提出来,然后自己再顺水推舟答应了这事。那么自己就不必担上违背祖训,胆小怕死的名声了。</p>
那个大臣当时答应下来,第2天在朝会上提出迁都。</p>
但出了皇宫之后,他就后悔了,因为他想起了崇祯,是出了名的推卸责任找人背锅的主。</p>
原先的几个同僚,就是按照崇祯的意思,悄悄的和满清媾和,结果事情败露,崇祯就让那个倒霉蛋,叫陈新甲的背了黑锅。以擅自议和的罪,杀了。</p>
如果自己提出这个提议,遭到群臣的激烈反对,那么这个皇帝,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拿出自己来背锅,杀了自己,来显示他坚定的守国门的决心。</p>
这事不能干。于是这个大臣第2天就紧闭了嘴巴,即便崇祯怎么样的旁敲侧击,他就是不开口。</p>
最终把崇祯逼急了,直接点了他的名,希望他能够按照昨天晚上商量好的来说。</p>
结果这个大臣直接跪倒高呼:“臣坚决反对迁都,誓与北京共存亡。”</p>
这事转眼就凉了。</p>
现在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太子哥提议,崇祯也会为了面子不会答应的。</p>
这时候太子朱慈烺,看到父皇依旧犹豫,就咕咚一声跪倒:“父皇尽管去南京重整江山,儿臣以太子监国的身份,坐镇京师,代替父皇完成祖宗遗训。儿臣代替父皇,守国门,死社稷。”</p>
一听到这话,吕谋差一点跳起来。</p>
有你这么说话的吗?你这么说,不是等于把崇祯的退路堵死了吗?你这儿子代替君王守国门死社稷,不说父子连心,那这是传出去,崇祯的老脸往哪搁,天下人会怎么看这位皇帝?</p>
这一下,以崇祯刚愎自用好面子的性格,原先即便想提桶跑路,他也不能跑了。</p>
果然,崇祯呼呼喘气怒吼:“你给我闭嘴,朕还没死,自有一份担当责任。难道我的责任需要你这个黄口小儿来代替吗?那你将陷朕于何种地步?将陷为父何种地步?迁都之事休提。”</p>
吕谋听到这话,心中急的冒火。</p>
好吧好吧,你不走,那你就让我的太子哥走啊,让他坐镇南京,就是名正言顺的正统,就不会让北方失陷之后,江南一时之间权力真空,弄得为了争夺正统,几个混账的大明王爷发生内讧,断送了趁着满清立足未稳决心未下,恢复大明江山绝好良机。</p>
果然崇祯说道:“父皇是不会走的,但你带着你的两个兄弟和姐姐,立刻出京下江南,到南京坐镇。”</p>
听到这样的安排,吕谋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在心中大声叫好:这就对了嘛,这样一来,自己兄弟几个,就不会被自己的姥爷,国丈周奎高价卖给李自成。最终在一片石大溃败中,被清军俘虏暗中杀害了,我这死去活来的,我可不想再死一回。</p>
于是在心中大叫:“哥哥啊,答应啊答应啊。”</p>
结果却听到跪在地上的哥哥,慷慨激昂的道:“既然父皇决定不走,那儿臣也坚决不走。让我追随父皇,一起殉葬这祖宗江山吧。”</p>
得,彻底的把这嗑唠死了。</p>
不能再装了,再装就死定了。于是吕谋猛的睁开眼,一咕噜爬起来,对着崇祯太子大声建议:“既然父皇和太子哥有如此决心,那为什么还要总是说死啊死的?我们父子同心,开动召唤技能,召集周边大军勤王,拼死一战。”</p>
听到再次醒来的三儿子,这样的提议,崇祯没有振奋,有的只是沮丧:“没有用的。离这里最近的关宁铁骑,向父皇我提出了30万两开拔费,才肯回军救援,没有,坚决不来。”</p>
吕谋就替崇祯彻底的悲哀了。做皇帝做到调动自己的臣子,都到了讲价还价的地步,怎么一个惨字了得。</p>
“那给他呀。”</p>
“可是父皇我没钱啊。”</p>
吕谋一个晃荡,差点真正的晕倒。现在的崇祯混到连保命的钱都没有了,可悲可叹啊。</p>
最终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吕谋咬咬牙:“三十万两银子是吧,儿臣有办法。”</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