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这么说了,他也这么做了,而且做的还非常好。就现在,他的老家大半河南,就已经被他建设的不需抢掠,就能供应他的大军征战了。</p>
同样催逼,差距结果怎么就这么大呢?</p>
烦心归烦心,但刘方亮是个明白人,他相信李岩的道理。要想改朝换代,就不能像唐朝黄巢那样,必须要走占领一地,治理一地,一点点夯实根基,最终才能改朝换代。</p>
洪志强对身边的偏将王洪明道:“这次官军反扑,是如此凶猛,看旗号,不是全歼李岩那个叛徒,将少将军李过逼退回河南的第一军,而是什么第三军。什么时候,大明又有了第三军?那大明到底有这样的军多少?来者不善,我们有苦吃了。”</p>
他坚信,这是自己熟悉的那个大明,最后的回光返照,最后的催死挣扎。而自己的权将军,坐镇济南拥兵无数的刘方亮,也会第一时间赶来增援解救自己的。</p>
城内经过两年,人口也没有恢复多少,到处依旧是残垣断壁,野狗狐狸进进出出。不过是十万流寇大军以及他们的家属,才让济南再显现了一点省城首府的烟火气。</p>
不再队形懒散摇摇晃晃,而是队列整齐的令人发指,即便是三人行进,也是排成一队,脚步铿锵有力,每踏在大地上一步,都能跺出一片尘土,气势非凡。</p>
同时,他还期盼,以自己熟悉的大明状况,是不会坚持多久,就会钱粮断绝,自动解围而去的。</p>
“将军,我率军驻守德州前线,四站之地,周围早就赤地千里,无粮可打。将士无粮,恐难坚持,请将军拨点粮食吧。”</p>
经过崇祯十五年满清屠城的摧残,原本恢弘的齐王府,早就没有了旧有的金碧辉煌,大部分都成了断壁残垣。</p>
听着手下要钱要粮,刘方亮是真的头大了。</p>
按照李岩的办法治理地方,这真不是人干的,原先流动作战,哪里有这样头疼的事?不但手下们不管自己要钱要粮,还要每月给自己贡献一些呢。</p>
“守不住也得守,直到刘将军的救兵来,我们才能战斗结束。”然后转身,大声的对亲兵下令:“传令,用麻包石块,封死四门;传令,收集城中所以商民家中余粮为军所用,我们死守到底。”</p>
洪志强却摇头:“今日已不同往日,正如李岩那厮说的,流寇只能抢掠活一时之命,是不能够做到真正改朝换代的。”说到这里,不由神色一阵黯然。</p>
自己也必须走他的路子,但在走他的路子之前,就必须面对这不流动和没产出之间的困难。</p>
济南城,经过上一次满清屠城洗礼,已经残破不堪。旧时候的缺口,到现在还没有封闭,也没有人修缮封堵,就好像是一个老人,留下了一个没牙的嘴巴一样。</p>
而这一道道坍塌,就成了人们进出的捷径,都已经踩出来了一道道小路。</p>
不再是衣甲破烂,而是装备整齐,透着精神。</p>
转眼间,滨州城内一片哭喊哀求之声遍布全城。</p>
刘方亮就纳闷了,自己这里催逼助饷,明朝那里听说定王也在暴力强催,可是,为什么自己这里就要维持不下去了,而他那里却弄得风生水起呢?</p>
又一个穿着盔甲,却又带着一顶大明文官纱帽的将领也开口:“将军让我做兖州知府,我派来我的手下做各地县官,结果做了不久,他们就开始找我讨要俸禄。现在我按照将军规定,不抢掠了,可我哪有钱给那帮穷小子开饷啊,您这不是难为我呢吗。将军,拨给我银子吧,要不穷兄弟们,就得再干老本行了。”</p>
不一样,太多的不一样,就是质的变化,就是脱胎换骨。</p>
但行军打仗,自己和这帮兄弟行,治理地方,自己真没有李岩之能,那还得靠文人。</p>
于是,刘方亮就看向了自己的军师顾为本:“军师认为,该怎么解决眼前的困局呢?”</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