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闺女大了留不住</p>
小辈中就青玉这个娃有点出格,当然书里还有顾二姐小儿子红军,她起初以为是顾二姐二姐夫俩人重男轻女,惯着儿子,没教育好。</p>
现在想来估计不是,红军应该是那种脾气爆,能动手别吵吵,然后动手动过头了,直接进去了。</p>
其实这种人不少,她小时候周围邻居干仗就把人脑袋瓜开瓢的,好在那人没事,缝了几针。</p>
还有向阳村,在田里干仗用锄头打人家。</p>
每年都上演那么几回。</p>
不是这家吵了,就是那家吵了。</p>
前年还是大前年来着,村里人吵架还报公安了,结果来的是顾建华。</p>
“春晴那丫头不想读了。”</p>
说完顾大姐闺女,顾二姐说起自己闺女。</p>
顾二姐三个闺女也不小了,苏荷刚嫁给顾建华时,老大明月才12岁,老二春晴10岁,老三晓梅7岁。</p>
而现在明月春晴都是大姑娘了,明月今年都二十岁了,春晴也十八了。</p>
这换做别家姑娘,早就嫁人,孩子都生两个了。</p>
也就顾二姐家,一直在读书。</p>
不过今年都毕业了,明月高中毕业,春晴初中毕业。</p>
苏荷,“那就不读了吧。”</p>
春晴跟明月不同,明月小学时厌学可能是因为老师的原因,而春晴是真的不喜欢学习。</p>
顾二姐点点头,“你说明月能上工农兵大学不?”</p>
现在大学也不办了,就是工农兵大学,靠群众推荐,推荐前提还要学生要有两到三年的实践工作经验。</p>
就是如果你是工人,那就在厂子里干两到三年,如果你是农民,就得在地里扒几年苞米。</p>
才会让你去上。</p>
苏荷,“应该没问题,咱们公社高中毕业的孩子没几个。”</p>
“红星算一个,明月一个。”</p>
至于知青不算,知青不是本村人,公社领导们怎么会推荐知青去上学,知青上了大学就不会再回到这里。</p>
每年公社推荐去工农兵大学的名额有六到十二个。</p>
除去给那些领导孩子,一年咋也剩几个名额。</p>
顾二姐,“希望能上。”</p>
她让孩子多读书可不是为了回家刨地的。</p>
作为普通老百姓,顾二姐很不明白为啥把高考取消了呢,高考要是没取消,她敢确定以她大闺女和小闺女的成绩,妥妥能考个大学。</p>
这现在靠推荐才能上学,就感觉很没把握。</p>
以前是靠自己,现在是靠别人。</p>
到了初三顾三姐王组长俩人就搬回城里了,顾母把一百块钱红包塞给了顾三姐。</p>
顾三姐就给王组长看了,“妈不要,又给我了。”</p>
王组长看了就道,“钱不要,我们就买吃的吧。”</p>
顾三姐一家搬走了,家里一下子少了人,顾母还不习惯,不过没有小孩子闹腾,确实清净。</p>
尤其是三月一学校开学,俩宝上学后,儿子儿媳俩孙儿中午不回来,家里就剩她和老头子。</p>
红星这娃跟着他父母回城里住了,等到开春土地化冻下地干活时候再回来。</p>
家里的活干完,顾父顾母两口子带着收音机到处溜达,顾母主要去跟村里婆娘唠嗑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