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和刑部、大理寺约好一起商议三司会审之事,张辰却没有了心情,便让纪达替自己前去,他还在为大朝之事心绪难宁。</p>
这时,主簿赵度出现在门口,对张辰道:“张御史,王中丞有请!”</p>
张辰点点头,起身快步向二楼走去,一直来到御史中丞的官房前,只见官房门虚掩着,从门缝可以看到王陶的身影。</p>
张辰敲了敲门:“卑职张辰!”</p>
里面随即传来王陶的声音:“请进!”</p>
张辰推门走了进去,只见王陶满脸沮丧地坐在着桌前,张辰上前行礼,王陶叹口气道:“有个不太好的消息要告诉张御史。”</p>
“朝廷要把我贬黜出东京吗?”张辰平静地问道。</p>
“贬黜倒不至于,但天子确实对你不满,王珪强烈要求将你贬到外地做县尉带乡兵去,但陈升之却力保你,认为你忠心可嘉,王安石也替你说了好话,天子便再给你一次机会,他让我警告你,不准你再出妄言,张御史,你让我很难办啊!”</p>
“卑职很抱歉,让中丞为难了。”</p>
王陶沉默片刻道:“我想把你调换个职务。”</p>
“所以,卑职不再审案了吗?”</p>
王陶注视着张辰淡淡道:“这是我能尽到的最大努力了,如果你什么事都没有,有人不会善罢甘休,我也没法向天子交代,你明白吗?”</p>
“卑职愿听中丞安排!”</p>
王陶沉思片刻道:“本来官家的意思是在御史台成立一个军院,但几个相公不同意,认为这属于改制,牵涉太大,枢密院也不同意,因为这是夺枢密院的权,政事堂最终提出一个折中方案,效仿三司会审。</p>
由御史台、兵部和枢密院各派几名官员组成军监所,只针对这次北伐,北伐结束后军监所解散,这个方案大家一致同意,已经报给天子了,我估计天子也同意,可问题是御史台该怎么安排人手?”</p>
“中丞是希望卑职接手这个差事?”</p>
王陶点点头:“这其实也是陈升之的建议,他点名让你代表御史台,我觉得这样也好,你暂时离开御史台一段时间,但还是侍御史,这样王珪也不会再盯住你,我也可以向天子交代。”</p>
“可卑职是审案御史,我若离开,谁来接卑职的位子?”</p>
王陶已经想好了:“我会推荐彭思永彭御史兼任审案主官,他老成稳重,从前也做过审案官,经验丰富,由他暂时替代你。”</p>
“如果中丞已经决定,卑职没有意见!”</p>
“好!我就把你的名字报上去,另外你可以带五名下属,你自己挑选。”</p>
王陶终于松了口气,把张辰调去新成立的临时军监所虽然不是贬黜,但因为是从御史台的核心位子调去一个非御史台要务的偏冷位子,其实上也是一种变相暗贬,这样他便可以向天子交代了,王珪也找不到自己的岔子。</p>
而且张辰调去军监所,也解决了他的一件头疼之事,去军队监察后勤物资风险很大,非常容易得罪人,更重要是它是临时差使,两三年后再回来,位子也没有了,一般人都不愿意接手这种烫手差使。</p>
既然陈升之指明要张辰去,他正好做个顺水人情。</p>
......</p>
纪达从刑部回来,将一袋卷宗放在张辰面前:“官人,这便是虞蕃案件的全部材料,其实案子很简单,不过是一桩常见的官员互相勾结......”</p>
不等纪达说完,张辰便摆摆手道:“纪主事,这个案子不用管了,收拾一下东西吧!”</p>
纪达一怔:“官人,出了什么事?”</p>
“我已经接受新的任命,参与军需物资监察,审案一事以后就不由我管了。”</p>
纪达吓了一跳:“官人又要回西军了吗?”</p>
“不是,还是在御史台......”</p>
张辰便将今日决定新成立军监所一事简单说了一遍,最后道:“御史台将派出一名侍御史和两名监察御史为代表,侍御史由我出任,另外我还可以带走五名随从,我打算把你们三人带走,再让赵主簿推荐两人。”</p>
纪达默然无语,张辰看了一眼,不解地问道:“你觉得不妥?”</p>
纪达长长叹口气:“官人,官场最大的忌讳就是一个职务干不长,这样就没有资历,没有积累,官人出任审问侍御史还不到半年,刚刚有点积累就要换职了,将来在提拔评价时就要落下乘,在我记忆中,官人这一年多以来没有一个职务做满半年的,这不是为官之道啊!”</p>
“有的事情不是我能决定的,我也身不由己,不要再说了,收拾东西吧!”</p>
张辰随即又将杨惟和武清都叫了进来,给他们两人说了自己即将换岗之事。</p>
“我将代表御史台去军监所任职,可以带五名随从,纪主事已决定跟我前往,如果你们二位愿意,我也可以带你们同去,至于收入你们大可放心,军监所的收入只会比这里高,这件事我不勉强,你们二人自己决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