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大殿上,一番君臣礼仪之后,还是户部尚书蒋屹第一个站出来,提起了告示一事。</p>
“陛下,昨日傍晚,城中热闹不已,原是跟您下发的告示有关,不过,这告示是不是发的太过仓促了一些?”说着,蒋屹笑着看看四周,“成本之前居然一点消息也没收到。”</p>
景康帝瞥了一眼蒋屹,没有动怒只说道:“均州事宜,兹事体大,难不成朕发个告示,还要等你们都批过了才能发吗?”</p>
“臣等不敢。”蒋屹跪了下来,没有敢抬头,接着说道:“臣只是觉得就因为药材和粮食就要放宽对商人子弟科考的限制,是不是有些不妥?”</p>
景康帝高坐在上头,面色无喜无波,只听他淡淡开口说道:“爱卿怕是误会了,并不是对所有的商人子弟都放宽限制,这捐什么东西,捐多少?捐的品质又如何?都是要先衡量过,再能看情况放宽限制,可不能一概而论。”</p>
皇帝的一番话说的可谓是滴水不漏,但是蒋屹还是站在原地,弯着身子恭敬的又说道:“此法虽能解一时之难,可同样也会让那些商人趋之若鹜,商人本就逐利,要是下次我大昭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只怕那些商人会变本加厉,向朝廷索要好处。”</p>
“是啊,陛下,此事不能有开头,否则只怕日后商人会群起而效仿之,成为祸国之源。”</p>
“臣附议,若是日后再有天灾,这些商人们只会想着让天灾更严重一些,好为自己谋福利,而不是盼着百姓们好。”</p>
“臣附议!”</p>
“臣也附议!”</p>
“......”</p>
有两位大臣接连附议之后 ,朝堂上大大小小又跪下了一些有同样想法的臣子们,这些人之中究竟有多少人的想法是真的于公,又有多少人的想法是存着私心,与蒋屹沆瀣一气,不得而知。</p>
景康帝放在龙袍下的手动了动,眉头微微紧了紧,随后又松开。</p>
只有他的贴身大太监知道,陛下此刻心情不佳了。</p>
姜国公见此,适时的说道:“户部尚书此言差矣,这些好处是陛下给的,而不是这些商人们索要的,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p>
“姜国公这话才有失偏颇,我并没有把两者混为一谈的意思,只是说下次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些商人不满足陛下给的条件,到那时又该如何?”蒋屹义正言辞的说道。</p>
“为何要为没有发生的事情而担忧呢?有句话叫做未雨绸缪,经此一事之后,难道各位大人不知道该怎样为陛下分忧吗?有空说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还不如日后多囤些粮食和药材,以备不时之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