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再嫁闪离(2 / 2)

里面提到李清照说:‘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p>

小词云: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语甚新。</p>

这本书里还记载了李清照和张汝舟的事,也引用了李清照《词论》里的许多内容和观点。</p>

可李清照对于这些后人的评判已经不在意了。自从遭受国、家两重大难,李清照余生一直被两种情绪拉扯。</p>

一种是孤独的愁绪,一种是对往事的怀念。</p>

一生的悲苦,李清照都填进了《声声慢》里:</p>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p>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p>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p>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p>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p>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p>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p>

我寻寻觅觅,想把过往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可到头来却一无所获,只剩下忧愁苦闷。</p>

忽冷忽热的秋日是最难度过的季节,想喝几杯酒暖暖身子,可这几杯薄酒又怎么抵得过夜来秋风。</p>

大雁从头顶飞过,它是我的旧相识。曾经它在北国时,每个秋天我们都能相遇。可是大雁能回到北国,我却回不去了。</p>

院子里,凋零的黄花满地堆积,它老了,我也老了。谁会摘一朵枯萎的菊花呢,谁会在意一个年华不再的女人呢。</p>

我又该怎么一个人在这猎猎秋风里熬到天黑,等待黎明。</p>

再加上细雨落在梧桐树叶上,从白天一直淅淅沥沥地下到黄昏。此情此景,又怎么能是一个‘愁’字能全部概括的。</p>

亡国之恨,无家之悲,孀居之苦,李清照排遣了二十年也没能排遣出去。</p>

‘愁’,是李清照晚年唯一的写照。</p>

李清照太出色了,在她生前,关于她的传奇,已被当时的文人载入书中。</p>

人们关心她的文学,关心她的婚姻,却没有人关心她的死亡。</p>

关于李清照具体死于何年,至今仍然没有准确地记载,只知道大概在绍兴二十六年前后。”</p>

李格非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快要爆发的情绪,他甚至顾不得还在上朝,匆匆告假回家,在路上买了两枝桃花。</p>

一枝送给刚在家里听完自己一生的十六岁的李清照,她坐在窗前,有些愣愣地,接过父亲手里的花抱在怀里发呆。</p>

另一枝,李格非交易给了已经老去的李清照。</p>

他的女儿,无论何时,都该灼灼如这三月春花,一生明媚,恣意飞扬。</p>

虽然李格非一句话都没说,但李清照还是读懂了父亲对自己的期许,她散着长发,把这枝桃花插进小瓶里。</p>

夜色沁人,月光洒在全盛的桃花上,映在石桌上一片雪色,李清照把它拍了下来,发给父亲。</p>

李格非仔细地把这张照片看了一遍又一遍,树影斑驳,桌上一盏小小的烛灯,随风摇曳。</p>

那枝桃花的影子也跟着左摇右晃,像极了女儿漂泊坎坷的一生,可花枝不动,也像极了她坚韧不拔的性子。</p>

看到这样的女儿,他是欣慰的。</p>

他其实还想看看女儿现在的样子,照片里并没有,可他也知道女儿大概率不愿让自己看到她老去的容颜。</p>

所以李格非想想还是算了。</p>

刚插好花,朱淑真就趁着月色来了,宋朝没有宵禁,朱淑真近来越发不爱待在家里,常常往她这里跑。</p>

朱淑真对于婆家的抱怨充耳不闻,有什么好在意的,她巴不得婆家赶紧休了她,反正这种日子她也过够了。</p>

真到那一天,她就搬过来和李清照一个人住,什么晚景凄凉,她们两个一定会是彼此最好的依靠。</p>

李清照对自己的一生并没有发表什么看法,反正她已经有过最快乐的时光了,何必执着于过去。</p>

她去给朱淑真温酒,两个至交好友开始新一轮的小酌。</p>

俞悦:“传奇的人生总是让人心生向往。绍兴二十六年之后,一场关于造神李清照的运动也在逐渐兴起。</p>

朱熹说她是‘岂女子所能’。不过我本人觉得这算不上夸,因为这句话还是从一个男人的视角去‘夸’她的。</p>

本质上他们还是认为,像李清照这样优秀到能比肩,甚至超越男人的女性是特殊的,是稀缺的。</p>

所以他们对她的认可更像是凭他们的一己之力已经无法掩盖李清照的光芒了,所以他们允许这个女人闪耀。</p>

这种夸赞,大概是因为‘套闻摘藻丽句,固非女子之事。’而李清照却‘有奇男子之所不如。’</p>

有些男人嫉妒李清照的才华,说她小词多脍炙人口,‘然所谓脍炙者,可一二数,岂能皆佳也?’</p>

还有一些过于仰慕李清照,认为这么优秀的一个女子应该完美无瑕。</p>

他们按照自己的心意改变李清照的人生,说她晚年没有变节,没有改嫁。</p>

可是我想,如果照姐听到这些,并不会care一丝这些男人对她的夸张或者诋毁。</p>

你们爱说什么说什么吧,我醉欲眠卿且去,江山留有后人愁。”</p>

李清照本人也确实是这个想法,愁这些干什么,自己心烦的事已经够多了,不如和朋友今朝有酒今朝醉。</p>

嗯,心烦的事说来就来。</p>

李煜听完一首《声声慢》以后,已经垂直入坑李清照,一个劲儿地想要她的手稿之类的东西。</p>

李清照不胜其烦,直说如果他再不知分寸就拉黑,李煜这才稍微收敛一点。</p>

确实只有一点,因为有了明确禁令,他不敢烦李清照,但在每个讨论李清照的地方都能看见他。</p>

但凡他听到有人说李清照一句不好,绝对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现代饭圈人士看了都得说声反黑一哥。</p>

观众们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p>

九州一色的霜:所以其实这两种观点的不断倾轧,也导致了目前学者对于李清照的很多生平还留有疑惑。</p>

草莓奶糖:还是例外太少了,真真假假的真的很容易混淆视听。</p>

一颗苹果:原来粉黑大战千年前就有了,老祖宗们还是太全面了。</p>

盛夏光年:照姐人不在江湖,但江湖处处是她的传说。</p>

唐—李白:李娘子果真是大才,一首《武陵春》,简直说尽了世间愁绪。</p>

唐—杜甫:谁又能拒绝《如梦令》呢。</p>

东汉—班昭:还是《一剪梅》深得我心。</p>

西汉—吕雉:怎么不能全都要呢。</p>

唐—武则天:朕也不做选择,全都爱。</p>

俞悦:“我愿称这一趴为照姐粉丝见面会。</p>

除了朱熹,辛弃疾也时常‘效易安体’作词,这个听起来就正常多了,因为她足够优秀,所以辛弃疾也会借鉴她。”</p>

南宋—辛弃疾:李娘子实在才华横溢。</p>

草莓奶糖:这下好了,世界线收束了,虽然他们都是一个朝代的,但以前老觉得八竿子打不到一起。</p>

始皇大大的狗:你这么一说,岳飞将军和照姐也是同时代的人,但是他们都没我交集诶。</p>

南宋—岳飞:如今有了,岳某也是为李娘子的才华所折服的。</p>

一颗苹果:真·世界线收束。</p>

俞悦:“好好好,我就爱看这种大团圆包饺子的结局,岳将军带上辛弃疾大大和陆游一块儿打仗,凯旋以后再和照姐真姐喝酒,我都不敢想这得多快乐。”</p>

草莓奶糖:大家努力活得久一点,说不定还能看到文天祥大大出生。</p>

九州一色的霜:可以了,我宣布这就是南宋大结局。</p>

明月松间照:最好再莫名其妙地出现一个和李二一样的绝世明君,然后南宋从此走向人生巅峰。</p>

始皇大大的狗:你们要是这么编。我可真信了啊,我宣布从现在开始,这就是我最爱看的一集。</p>

宋朝但凡还有一点雄心壮志的皇帝,看见这个后人描述的美好未来都沉默了。</p>

后人们字字不提,却又句句不离。</p>

字里行间都是对他们这个大宋的意难平,做梦都想宋这个朝代能有一个体面一些的结局。</p>

不必让人回想起来总是神伤,总是叹气,总是忍不住想如果当时,这又何尝不是对他们这些皇帝的讽刺呢。</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