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辛赞(2 / 2)

后来辛赞升迁开封知府,又带着辛弃疾凭吊大宋皇宫,他给小孙子讲述了昔日东京的物阜民丰。</p>

多年后,辛弃疾在回忆中写下当时的情形:</p>

‘十里芬芳,一支金栗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p>

当然除了经史子集,辛弃疾也是少年横槊,苦练武艺。</p>

他祖上本就是秦人真将种,汉唐都出了将帅,天生武人基因。而辛弃疾练的也不是强身术,是一身杀人真功夫。</p>

公元1157年,也就是南宋绍兴二十七年,十八岁的辛弃疾到金国都城燕京参加科举考试。”</p>

始皇大大的狗:要来了,他的传奇一生要开始了。</p>

草莓奶糖:感觉像满级大佬走出新手村。</p>

明月松间照:如果他的一生真能像游戏那么简单就好了。</p>

俞悦:“可惜了,没有这种如果。</p>

金国灭辽后。学了宋辽制度,开科取士,招募中原汉人为官。只不过辛弃疾此去,不是为了奔赴金国那条青云路。</p>

而是祖父辛赞让他深入金国的都城,绘制山川地势图,记录金军军事据点,以及金国政治形势。”</p>

狂放如李白都惊呆了:“这还真是艺高人胆大啊!”</p>

杜甫同样震惊了:“他不会还真回去了吧?”</p>

俞悦:辛弃疾一路北上,走走停停,将故土山河装入了胸中。</p>

见过了朝暮晨昏,风云流散,直面了青山妩媚,江河东流,当真是把半个人间塞了个满怀,才养出了一口浩然气。</p>

辛弃疾在燕京科举。自然是落第而归,毕竟按照辛赞的计划,他还要去第二次。”</p>

李白/杜甫:......</p>

有这么虎的祖父,难怪后人会说辛弃疾是文人里最能打的,这要是不能打估计人早就没了。</p>

西汉—霍去病:辛将军,你的名字起得确实不错!很衬你,我同意悦娘子说的你祖父起名是照着我起的了!</p>

小霍高兴坏了,原来辛弃疾竟然这么猛,那岂不是和他差不多?怎么说他还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p>

所以他愿意称呼辛弃疾为将军,他这样的人,生来就合该驰骋沙场。</p>

南宋—辛弃疾:多谢小霍将军。</p>

能被霍去病认可,辛弃疾觉得进来笼罩在自己脑袋上的愁绪都仿佛一时之间消散了些许,他不禁露出点点笑意。</p>

俞悦:“好好好,又是一个追星成功现场。</p>

辛弃疾一次得手后,20岁的他又在公元1160年,再赴燕京参加科举,对之前的一些错漏进行修正。</p>

只是这一次。当辛弃疾带着画满密密麻麻路线的图纸回家时,祖父辛赞却连看一眼的力气都没有了。</p>

辛赞痛喉咙里,囫囵吐出几个字:‘起事!起事!起事!’言罢气绝。</p>

辛弃疾清楚。祖父长久谋划的起事,终究还是落在了自己的肩上了。”</p>

辛赞还想叫辛弃疾认真听他讲课,却见辛弃疾眼眶红红的,无论如何都再不肯听一个字。</p>

辛赞看了小辛弃疾半天,终究是叹了口气,他冲年纪还小的辛弃疾招招手:“过来。”</p>

辛弃疾一头撞入祖父如今还算健壮的怀抱,泣不成声:“祖父,您如何就能狠下心舍孙儿而去,我那时才二十岁!”</p>

辛赞轻轻拍辛弃疾的背给他顺气:“生老病死又如何是我做得了主的?只是我即使去了,你也莫要太过伤怀。</p>

须知现今的第一要务,是如何北上伐金,收复我大宋燕云十六州的失地。”</p>

辛弃疾还要再说,却被辛赞打断。</p>

辛赞摸着辛弃疾的头告诉他:“但还好,这方世界,我们是幸运的,岳将军得了悦娘子的机缘,如今还过得好好的。</p>

他正带着岳家军一路北上,看了天幕想必会联系我,届时我与将军里应外合,必能成事。”</p>

辛弃疾还有些愣愣的:“祖父,也就是说,这一次,我们肯定能一统大宋对吗,您再也不会被人称作‘虏官’了,对不对?”</p>

辛赞点头:“对,这一次,我们会一举夺下被外族掌控了几百年的失地,让无数流离失所的人可以重逢。”</p>

辛赞牵起辛弃疾的手:“还有,这一次,想必你也不用这么辛苦,不用深入敌后,提心吊胆。”</p>

辛弃疾摇摇头:“祖父,我不怕吃苦。”</p>

辛赞笑了:“好孩子。”</p>

九州一色的霜:辛大人真的是为了南宋操碎了心,他谋划南归谋划了几十年,死了都要让孙子继承遗志。</p>

草莓奶糖:谁说不是呢,赵构不在意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努力地靠近。</p>

就要芋泥波波:故土难离啊,哪怕被人弃如敝履,可是他们自己不能放弃自己。</p>

白居易叹气:“是啊,故土难离,我们不是千年后的现代,无论去哪都是一张高铁票或者飞机票的事。</p>

他们真正可以做到朝碧海而暮苍梧,我们如今却只有双腿,只有牛车驴车,甚至就连天子都只有驾六。”</p>

白行简跟着他哥叹气:“是啊,他们再不济,也可以打电话,打视频,发消息以慰思念,我们却只能托鸿雁传书。”</p>

白居易:“幸好,如今我们有了天幕,也可以打视频打电话了。”</p>

白行简:“只怕这天幕不会一直都在。”</p>

白居易:“无妨,有过已经够了。”</p>

大多数古人都有天幕不会一直都在的觉悟,他们明白,这天幕总有一天会跟它来时无声无息一样地消失。</p>

所以他们更会在天幕还在之时,努力地把它用好,等哪天天幕消失以后,他们或许会遗憾,但不会后悔。</p>

因为他们已经从这个大机缘中,获得足够多的东西了,起码能让他们受益一生。</p>

所以几乎每个人都趁着现在,该学习的学习,该传书的传书,该授课的授课,反正主打一个绝不闲着。</p>

韩愈老师甚至把天幕当问答社区用,有什么东西他觉得迷惑了,直接发动态说欢迎大家一起讨论。</p>

韩文公在后世的影响力就不用说了,基本上都是他上一秒刚发动态,下一秒现代学者就在下头评论了。</p>

再加上学者们基本也都是桃李满天下选手,学生们看见自家老师都上了,哪怕为了学分也得勇敢向前冲啊。</p>

所以韩老师现在甚至混成了直播平台第一流量大v,粉丝有百万之众,天天都在讨论学术问题。</p>

文科生看了都瑟瑟发抖。</p>

反正俞悦现在非必要不cue韩老师,生怕他老人家一个开心了,给她来个随堂小测什么的,那她哭都没地方哭。</p>

俞悦觉得,还是别惹他了,自己真招架不住,还是继续讲人物小传比较靠谱。</p>

俞悦:“时也,命也。辛赞等了一生都没能等来的东风,在他去世后一年,终于来了。</p>

公元1161年,也就是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匆忙迁都开封,征兵备粮。要一口吃下柳永笔下那个‘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秀色江南。</p>

当完颜亮喊着‘百日灭宋’的口号,大举南侵之时,空虚的中原地区,那些被金军割了一茬又一茬汉家百姓,如同灰烬中的野草,东风一吹,肆意昂扬。</p>

振臂一呼,应者十万之众。</p>

山东郓州,耿京大旗一挥,数月之间,起义军滚成了数十万之多。</p>

耿京自称‘太平军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诸路忠义军马。将中原腹地倒了个天翻地覆。”</p>

九州一色的霜:有了完颜构猪狱在前,我现在看谁造反都觉得眉清目秀的,甚至在想他怎么就没成功呢。</p>

明月松间照:巧了,俺也一样。</p>

始皇大大的狗:每次看这些将军们憋憋屈屈的都在想,天冷了,给他们加件衣服也不是不行。</p>

秋以为期:大宋祖制嘛,嗯,怎么不行呢。</p>

一颗苹果:就是啊,这鸟位赵宋坐得,别人怎么坐不得呢。</p>

碍于朝代问题,这事老祖宗们不敢明面上发表意见,但心里基本都是跟后人们一个看法。</p>

就是啊,反正这大宋已经从根里烂透了,既然如此,这天下自然是能者居之,为什么让他们占着茅坑不拉屎。</p>

臣子们不敢说话,皇帝们可就没这么多顾及了,几人在皇帝群里大声蛐蛐,甚至说到兴头上还艾特赵匡胤。</p>

[群聊]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 老赵,朕觉得赵构这个皇位换朕上去也行。</p>

[群聊]明—太宗—朱棣:让李二去呗,快刀斩乱麻速战速决。</p>

[群聊]唐—太宗—李世民:你和朕一起去啊,一个从朝廷打出去,一个从民间打进来,双管齐下。</p>

[群聊]明—太宗—朱棣:那蒙古就教给朕了,大宋这么有钱,朕要打造一支精锐,让他们知道知道我中原的厉害。</p>

[群聊]唐—高宗—李隆基:所以什么时候能穿越?</p>

[群聊]明—太祖—朱元璋:@522竭诚为您服务 问你呢统子。</p>

522:......</p>

现在就是想哭,非常想哭。</p>

(/64937/64937211/10100679.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