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宽进严出(2 / 2)

“嗯,比之从前的交子要好的多,更胜于蒙元的中统钞。而以大宋宝钞为名,非以年号为名,也是妙极!”刘黻点点头附和道。

“这铜币的铸的也十分不错,含铜量不会少于八成,想要仿制只怕也是亏本买卖!”王应麟掂了掂新铸的铜币道。

“当然了,样币皆是纯金铸成,自然比之铜币份量重许多。汝真是老糊涂了,金、铜不分了!”应节严笑着打趣道。

“呵呵,吾是老眼昏花了,居然连真金都看不出来!”王应麟又仔细瞧瞧,讪笑着道。

“陛下,以金为本发行纸币,据臣所知左藏库中所藏难以保证兑换,若是出现抢兑将如何应对!”江璆一一看过之后,皱皱眉道。

“江知事,此节陛下早已考虑过了。”陈则翁施礼代答道,“当下左藏库及各府库都积存着不少丝帛,加上今年夏税所入,将有数百万匹之多,且民间以丝帛作为标定也有惯例,可以其代之。”

“嗯,如此却也能够应付一二!”江璆点点头道。

“陈尚书,吾也有不明之处,还请指教!”文天祥也发问道,“以千文为一贯,等同银一两,十贯等同金一两,是否金银定价太低,而有害于财政呢?”

“右相想是担心兑价太低,从而使得金银价值降低,导致外流吧!”陈则翁略一思索反问道。

“正是!”文天祥言道。

“此事陛下与臣私下议过,陛下言我大宋的税赋还需依靠海贸来维持增长,而随着沿海地区的稳定,必将迎来发展。而蕃商与我们从事交易,必须先将金银兑换成宝钞才能购买商品,看似其占了便宜,却有利于促进商品出口。不过我们以宝钞换取了他们的货物,在完成后其也会重新兑换金银,而朝廷实际付出的成本同样降低,且获得的是高于金价的物品。”

“哦,吾明白了。蕃商先是用货物或金银换取宝钞,再用宝钞换取物品,实际上是将金银留在了我朝,我们付出的只是一张纸钞而已。可我们要用金银与他国兑换,则会获取更多的回报!”文天祥琢磨了一会儿有些明白了,朝廷采用固定比率强行兑换,有助于金银的流入,实现宝钞的保值。

“嗯,右相所言相差不远!”陈则翁点点头道,实际上操作起来要繁琐的多,详加解释也非几句话能说清楚,他只能含糊地道。而按照小皇帝的说法,以大宋宝钞作为交换货币,其中好处很多,慢慢的将取得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那时获利将是极为丰厚的。

“陈尚书,如何兑换新币可有了章程?”陆秀夫问道。

“禀左相,已经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的金属币的比价做了完善的调查,届时可作为兑换的依据,而盐钞现下尚能维持币值,自可等价兑换。”陈则翁知道大家不好意思向皇帝提问,便都冲着自己来了,也只能一一代为解答,“至于新币发行,陛下之意是恢复前时的交引所,但因为其名声甚是不好,陛下建议改为银行,作为发行货币,兑换金银的机构。”

“嗯,这倒是可行,只是交引所皆已废黜多年,要想恢复却非易事啊!”陆秀夫捋捋胡子不无忧虑地道。

“左相勿忧,在决定发行新币的时候,户部便开始征召人手,并进行集中培训,当下可以将银行普及到州,相对繁荣的地区可到县一级,届时只需下派到各地州府就能投入发行。另外也可委托当地的商会予以协助,由他们代为收集,然后再到银行统一兑付。”陈则翁言道。

“陈尚书,发行新币所需数量巨大,可有准备?”王应麟又接着问道。

“禀知事,臣根据测算准备印制二亿贯的宝钞……”陈则翁拱手道。

“胡闹,印制如此大数量的新币,若是全部流通于市,岂不会导致宝钞迅速贬值,物价飞涨!”王应麟听了不待其说完,便大惊地道。

“王知事勿急,印制的新币非是一次投入市场,而是先行发行一贯、十贯及五十贯的新钞,而二十贯和五贯的暂时不投入发行。一者是备作调拨之用的库存,二者可做来年增发之用。而兑换回收的铜、铁币经过遴选后,品相好的封存于库,成色不足的则予以销毁重铸,逐渐缩小金属币的使用。”陈则翁解释道。

“嗯,陈尚书考虑的周全,是吾性急了!”王应麟点头言道。他也清楚欲使新币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市场上流通的旧币,所需新钞是十分巨大的。为保证新币发行的顺利进行,需仔细估算需要的新钞数量及主辅币比例,且新币的数量要准备充足,且各地区所需的不同,难免有的地方感觉不够,因此一面看情况,一面调剂,一面继续印刷补充,这样比较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