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就算有融化现象,现场留下的发射基座,也让慕容山震撼。
方圆五公里范围内,依旧有一道道同心圆的金属结构,这金属结构上方依旧有淡淡的红光没有消散,但也在快速消散。
凭借法相高手敏锐的眼睛,慕容山能清楚的看到那钢铁结构上比较明显的发射口。发射口约有三厘米左右,一个个密密麻麻的组成一个又一个庞大的同心圆结构,最终构建了一个直径五公里的、如同凹面镜一般的发射平台。
不过在发射平台外围,靠近慕容山等人进入的方向,有一个大大的金属箭头,上面还有两个现代的大字:书籍。
慕容山顾不得别的,当务之急是将书籍等搬回去。相比于各种现场留下的东西,书籍才是最重要的。
顺着箭头方向来到一个明显崭新的大门前,大门应手而开。随后慕容山等所有人就震撼了。
前方,豁然是一个望不到边际的‘书库’。
书籍组成了一座座3x3x3米的方块,整齐的堆叠到视线尽头。
在门口位置,还有一个标牌,上面写着简单的介绍:
书籍共有150万吨,印了三份,防止意外丢失;本次书籍包括计算机和软件、汇编语言等完整的知识,也包括了这个基地一些我能找到的资料。
永恒留。
“三份,150万吨……”慕容山张了张嘴,你之前说十五万吨左右,这……工作量有点大埃不过永恒的细心还是值得赞扬的。
是的,如果就留下一份,那万一某一本书出现问题,就麻烦了。这样留下三份,那就算有个意外,也不怕。
慕容山当机立断:“大家立即将所有的书籍搬走。处理完了书籍,再看别的。
来几个人倒计时。按照15小时计算。”
现在倒计时至少还有15小时55分钟。不过慕容山还是有些警惕。这永恒终究是超级生命、又是什么数字生命,他不再是人类了,这有些话要打个折扣。
况且还要留出离开神魔战场的时间呢。
一百五十万吨书籍是什么概念?大洋集团当前最大的航空母舰,也就是刚刚下水的大雁号航空母舰,最大排水量才38万吨。除去航母自重,有效载重不超过22万吨。
而大洋集团的空天航母,有效载重,也不过万吨左右。
当然大家身上都有储物空间,空天航母上更有大型储物空间,四座空天航母运载150万吨书籍还是没有后问题的。
这足以说明眼下的书籍之多。
然而等到拿起书籍的时候,慕容山面色又稍微变化一些——这些问题书籍,竟然不是纸质的!有点类似于铝的材质,密度大约在3个左右!这几乎是普通纸张密度的四倍!
实际上在这个遗迹中,永恒能找到的,只有各种各样的金属。加上纳米机器人的应用,就直接用普通的金属来构建书籍的材料了。这也是15万吨变成150万吨的原因之一。
书籍的材料,是一种纳米级的铝合金。其强度、韧性等,都超过大洋集团现在最好的钢铁。
当然慕容山不懂这些,但至少知道眼下这些书籍,太重了!
好在储物戒指等依旧可以承受。
三百法相高手动手,只用了不过一个小时,就将所有的书籍搬走了。而后大家开始探索这里。
慕容山更是眼睛发光,他要寻找各种机器——建造飞船的机器、印刷书籍的机器、计算机等等。
别说,虽然永恒主要用纳米机器人生产,但并不是所有的环节都需要纳米机器人。这世界上没有万能的工具。所以,现场终究有些东西留下。
尤其是宇宙飞船一些结构件、一些动力和能量结构,纳米机器人生产的材料,强度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机加工的手段、乃至激光打印等手段。这自然就要留下一些机床之类的设备。
别说,慕容山还真找到了一些东西。现场也不管东西到底是什么,时间紧张,能搬走的就搬走,无法搬走的就拆掉,拆一点是一点。如果要拆解,会用相机留下记录等。
尤其是一些设备比较大,一些不重要的支撑结构,就直接舍弃。
最后慕容山来到了飞船发射平台上,想了想,直接调用空天航母上的导轨炮,进行破坏性发掘。
导轨炮很强大,然而这里的东西更加强大。导轨炮落在飞船发射平台上,却只听雷鸣阵阵、火花四射,那飞船发射结构终于一点点崩溃,慕容山命令大洋集团的人采集不少样本。
慕容山不是不知道留下完整的,以后研究也许会更好。但慕容山更清楚,神魔战场的危险,只怕不是大洋集团短时间能突破的。所以,破坏性发掘,是最好的。
大洋集团的高手在采集碎片,其余圣地的高手也没有闲着。只不过他们显然没有大洋集团高手那样‘专业’,但也有样学样,看大洋集团的高手收集什么,他们就收集什么。
一直到大洋集团的高手拆解了一座核聚变反应堆,将直径4米多的核岛部分封英小心的搬到空天航母上,大家才有点傻眼——现场还有两座核聚变反应堆,但大家拆着拆着,就……炸了!
好在这里的核聚变反应堆,已经被关停,但就算如此,也让不少高手烫伤。
慕容山默默的记录下眼下的一切。现在大家是合作探索,但等返回了,必然会面临分割。所以,有些证据要留下——不是我们不分配核反应堆,而是给了你们,你们自己不争气!
一直拆解了15个小时,四座空天航母冲天而起,很快消失在白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