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财政赤字(1 / 1)

报纸关于这次报道,显得有些激动。因为,尚文的话题中有了昭昭天命这样的词汇。此词汇一下子引发了热议。

“我们华夏民族从上古到现在,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而我们的民族也在从模糊中开始形成。现在整个华夏有只有大大小小几个国家。统一的趋势已经较为明朗。我们的民族好像很多灾多难。我们经历过很多的灾难的磨砺。”

“周天子曾经蒙难,我们秦人的祖先出兵相救。天子感激我们秦人,便把关中这块富饶的地方给了我们。我们承担起了守护这个民族西大门的责任,我们秦人几代先烈奋力搏杀。驱赶西方的少数民族部落。为我们,也为这个民族守住了这份责任和义务。”

“好像,我们从那一刻起就有了这份昭昭天命。丞相的演讲,说的很对。我们秦国大出天下。为了就是这样的昭昭天命”

“是这个民族呼唤,是这个民族的呐喊,让我们承担起了这样的昭昭天命。”这是秦国的第一本杂志。《昭昭天命》的一篇序言。

这本杂志是秦王亲自下令出的。通过嬴玉的报社发行。《昭昭天命》四个大字的题目也是秦王亲笔所题。秦王看完了所有了报纸报道尚文的演讲。秦王激动的都流下了眼泪。那一刻。秦王被民族责任所震撼。

之前秦国所做的一切,好像在冥冥之中要完成什么。但现在,秦国人自己明白了。这是昭昭天命。是民族责任。这样重大的责任,让秦国人感到自豪。感到沉重。

秦王一天之内脑海中反复闪现着昭昭天命这样的字眼。他有感而发。他要承担起华夏民族的责任。于是,他亲自去找了嬴玉,要求出版一份报纸。名字就叫《昭昭天命》这份报纸要厚,要大。内容就是要记录秦国为这个民族所做的一切。他要激励国人激励整个民族。

嬴玉也是嬴氏子孙。贵族的传统,让她也觉得应该承担这份责任。于是,她把最近要出版一种小书小册子的想法说了出来。如此一合计。第一本杂志《昭昭天命》便出版发行了。

第一次印刷,《昭昭天命》只印发了一千册。但很快就被抢售一空。一本杂志的几个并不菲。价格在七十五分。但买的人很多。于是印刷机器日夜不停的赶樱

因为里面的文章让秦人热血沸腾。文章大量应用珍贵的文献资料诉说秦人付出的一切。那一刻起。秦人才开始了解自己。不仅如此。很多六国人也自发的买进这本杂志。他们为了这本杂志,可以开出两金的价格。但没有人愿意出让。只愿意让你借看。不愿意出售。

范增没有这本杂志,但他看到了一种东西。大势所趋埃这个秦国年轻的丞相不简单。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让秦国发生了如此变化。

想想他的政策。总是避免采用武力这种直接的屈服方式。反之。采取了一种秦国人前所未有的宽容,开放措施来做。这得到的,将是天下的心。这种胸襟。范增自己都觉得不如尚文。

这样的热议很多。很多。也正是这样的热议。在在秦国的六国人开始产生一种新的归属感。秦国,才是这个民族最后的归宿。也只有秦人才有这样能力撑起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民族意识,开始在秦国咸阳的热议最早形成。殊不知,报纸也在紧紧的把所有的民族同胞联系在一起。比如文字。秦国使用的是小篆。而报纸大量的发行,让小篆开始疯狂的传播开来。六国一些平民在闲暇之余总是拿着秦国的报纸教孩子书写。书写的字,正是小篆。为了看懂秦国的报纸,一些读书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秦国小篆。自发的接受要比强制性来的更快。效果更佳。

就是这股“昭昭天命”议论潮一波接着一波掀起的时候。尚文却在为自己的财政资金而感到烦恼。

军费依然很大。原因是,军方同意削减军费,也同意大规模的裁军。但是,发放给军人的退伍费用,还有安家费用。这是一大笔支出。其支出的规模数量,将超过一百万金。加上,王室开支,以及大量工程项目,以及政府平时的开支。资金已经趋于告竭。

税收工作已经进入审核阶段。征收工作正在进行。税收犹如滴水一般。一点一点的进来。而尚文的支出却如大江大水一般的流出。

如此。尚文的资金链条很快要断了。同时,嬴玉银行的贷款也好还。尚文借的只有两个月。如今已经过去了一个月。这个月的还款期限已经快要到了。尚文一下子进入了财政赤字状态。

安置军人的款子一下子支出去了。如果能够按照分批付款的话,估计尚文还能周转。但现在已经不可能了。更可怕的是,尚文竟然还支出了一笔四十万金的款子。主要是用来修建新的公立学校。这笔资金将大规模的将基础教育普及。秦国各个郡,州都将成立这样的公立学校。当然,这中间自然吸引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

商品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以资本为核心的时代。纸币的发行,以及大量的政府开支,开始充分的挖掘秦国所有的角落。纸币流通速度非常的快。因为开发速度也非常的快。到处都在建设,到处都在开发,随处都是资本的影子。

而尚文正好处在这个关键的转弯时刻。政府往往都要付出大量的资金来帮助社会转型。开支自然很大。这个问题。在历史上都是以政府大量发行债券,通过债券的急速膨胀获取资金。最后债券贬值而发行纸币收回。中间环节,让政府获取了大量的资金以供运转。但尚文没有这么做。所以,很快,他的政府就进入了财政赤字状态。尚文没有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因为通过债券膨胀贬值获取资金。有些不正当。有损秦国政府形象。尚文拒绝了这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