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3五年(2 / 2)

财政收入主要靠的是税收收入,而秦国要想保持相当稳定的收入,只有保持收税的规模扩大,而无法在税率上下文章,征税会议商讨的就是这个会议主题,尚文已经表示出这样一层意思,秦国根本不会绕过这个税案,单方面的提高税率。

战国时期的军队规模大小的很大原因是粮食,而在实行全新的军制之后。军队规模大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也就是税收能够提供多少的财政支持。

秦国的财政收入不多,维持这样规模的军队已经举债来维持。加上突然的战争费用开支,秦国通过印刷纸币的方式,才迅速的挽回了局面好转,如果没有纸币的话,尚文真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王翦自然清楚。秦国军队的规模只能这样了,不可能才扩充了。如果扩充军队,财政就会最先崩溃,没有钱财支出,军队就会很快耗空。秦国是这样,那么赵国也是如此,打仗必须计算经济账。因为现在的战争模式需要靠的财政收入,如果没有稳定的财政收入,那么就会陷入极大的危机当中。

而正在经济变革的赵国,或许只有能力维持这十万人规模的军队了。军队的规模很大程度上和经济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军队都是财政的消耗,他们不会产生任何的经济价值,相反,他们是消耗品。开销十分很大的消耗品。

“说的很对,我们的丞相很能干,我们也很佩服,但是我们的将领们却很讨厌,因为,他不断的削减军费,李大将军,你的分析很正确,我们的国内会议也是这样一个意思,我们不可能对你们发动进攻。说实话,秦国现在极度的缺乏机动兵力,秦国的战略预备队都已经派出去了。根本没有力量发动进攻。即便是发动进攻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王翦说道。

在国防安全战略会议上。王翦赞同主动的和赵国签署和平协议书,原因就是因为秦国没有战略预备队,没有足够多的机动兵力发动进攻。秦国已经连续的在两场战争消耗了很多。他们已经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现在能做的就是,接受赵国的建议,双方签署和平条款。不过,在和平条款的期限问题上,秦国的高层有着激烈的争吵。

王翦建议和平协议为三年。而尚文则建议是五年。或者是更长,尚文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他认为,和平对秦国有利,所以,他希望时间更长,而秦王看法竟然只有两年。因为两年的时间,秦国就可以迅速的筹集一支相当可观的主力部机动部队,击败只有十万人的赵军,秦王认为是有相当大的把握的。

即便是这样,尚文依然反对。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东西都在发生变化,谁会知道,两年之后的赵国会发生什么。十万人的部队战斗力会发生什么。这些都让尚文感到担心。所以,尚文反对这样简单的计算方法。转而在五年的时间内,用经济的方法,瓦解赵国经济,特别是把赵国经济依附在秦国经济上,然后两个国家共同发展,形成经济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上形成一种凝聚力。从而形成两个国家的初步统一。

但王翦认为时间太长,这样就会赵国一个很大的缓冲的时间段。尽管尚文一再强调。但最后的结果就是,依然没有达成统一的看法。最后形成了一个应对之策,那就是看赵国的态度,然后根据赵国的态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反正秦国给予的时间就两种。三年。或者是五年。

“我很羡慕。”李牧说道。

“我们之间看来有很多的共同点,那么和平协议就有可能达成。”李牧接着说道。

“不,还没有。我们之间的和平能够维持多长时间?”这个时候。王翦主动的问道。

“这个。”李牧看了一眼王翦。

“那么,王将军认为能够维持多长时间?”李牧问道。

“三年。只有三年。”这个时候。王翦回答道。

“呵呵。”王翦这个时候笑呵呵的说道。

“那么,你说多长时间?”王翦问道。

李牧一下子伸出五个手指头。

“五年。”王翦说道。

“至少五年,或者还有可能更长。”李牧这个时候说道。

“恩,你跟我们丞相预计的时间差不多。”王翦这个时候说道。

“哦。”李牧很有兴趣的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