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同窗(2 / 2)

戚玉堃这才明白外祖父和堂长还有这样的渊源,他对着堂长恭敬的作了个揖,“玉堃自幼便以外祖父和父亲为榜样,希望能像他们一样学有所成,为天下万民谋福祉。”

看着眼前这个坚定认真的少年,他不由得回想起当年与他外祖同窗的日子。

他与王仲峤并称丹峰二首,一直被人拿来比较。会试时王仲峤得了头名,他居第三。殿试时王仲峤落到第四,他则成了那一年的状元。

后来,他留在了翰林院为官,王仲峤外放,多年再见两人均已成婚生子。再后来王仲峤离世,他也厌倦了官场的勾心斗角,选择回到书院教书育人。

这么多年过去,他这位昔日同窗的后代,在读书上一个比一个有天分,而他膝下的子孙却都不是读书的料。两相比较,胡明秀遗憾不已。

胡堂长十分喜欢戚玉堃,觉得他小小年纪便有宏大志向,且聪慧灵敏、学问扎实,是个不可多得好苗子。

想到自己家里有个与他同岁的小孙女,不免动了将他招为孙女婿的念头。就在他思索如何提起这事时,掌院来报,“堂长,戚玉堃家人到访。”

胡堂长有些讶然,姜良玉解释道:“前山石梯难走,学生的姨母和表妹便带着仆从从后山上山。”

胡堂长让人请他们进来,当姜良玉和戚玉堃看到只有戚檀樱和姜臻玉时,忙问戚太太去哪儿了。

戚檀樱告诉他戚太太崴了脚,正在山下医馆医治。

怕他胡思乱想,又告诉他母亲的情况并不严重。

戚玉堃却依旧担忧。

胡堂长见状道:“总要亲眼所见才能放心,下山瞧瞧你母亲吧。”这是破例允他下山。

戚玉堃闻言先是一愣,然后满脸欢喜的朝他作揖致谢。

胡堂长又提醒:“书院有规定,申时末便会关闭院门,你要在院门关闭之前赶回来,否则视为弃学。”

听了这话,戚檀樱下意识的想要劝弟弟不要冲动,但戚玉堃已经打定主意要下山。

对他来说,不管是读书还是看望母亲,都是同等重要的,他能掌握好二者之间的度。

下山要比上山轻松许多,下山时仅用了上山一半的时间就到了山脚,下山后戚檀樱一行人直奔镇上的医馆。

戚太太的脚伤已经处理好,只是轻微扭伤,静养几日就能痊愈。见戚玉堃与戚檀樱几人在一同下山,还以为入学出了岔子,惊得她脸色骤变。

戚檀樱连忙跟她解释,戚玉堃是得了堂长许肯后下山,戚太太高高提起的心才慢慢回落到胸腔里。得知儿子担心自己的脚伤,只觉得儿子小小年纪就知道孝顺母亲,戚太太心里别提有多欣慰了。

日上中天,奔波了一上午,众人已经饥肠辘辘,于是便在镇上的酒楼点了一些饭食充饥。

用过午食,戚玉堃在母亲的催促下,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家人,义无反顾的踏进了那个天下学子梦寐以求的书香圣地。

------题外话------

书院规矩制度都是自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