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讲经筵得到文官的一致认可,从前默默无闻的落江宁转瞬间崭露头角。</p>
蒋世子感慨道:“父亲,这是不是就叫做十年寒窗无人知,一朝经筵天下闻啊?”</p>
阳武侯的思绪还停留在讲授上,久久没有回神。</p>
“这个落翰林不简单,在低位时能将自己藏的默默无闻,官至三品却能大放异彩,有点门道。”</p>
蒋世子点头应道:“您不是常说,做官要想高得上去,首先要低得下来,兴许这就是他的为官之道呢。”</p>
阳武侯想了想刚刚的经筵,喃喃自语道:“我觉得他授课的方式和一个人很像,先抑后扬,旁征博引,徐徐道来......”</p>
秦少师走了过来,接着他的话说:“阳武侯想说的是关太师吧。”</p>
两人的视线交汇,认可了彼此的猜想。</p>
当年关太师作为三位辅政大臣之一,突然以抱病为由激流勇退,归隐山田,至今再无音讯。</p>
他们俩都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了关太师的影子,尤其讲书前先用铜尺压书卷的动作简直如出一辙。</p>
世上会有这么巧合的事?</p>
以今日落江宁舌战群官之才,科考不该只是探花,考个状元都不在话下,这个人着实让人琢磨不透。</p>
两人话中之人此刻正被李相堵在御花园的小路上。</p>
“你说要追随于我,却处处有自己的打算,区区一个翰林还想将我玩弄于股掌之中?未免太高看自己了吧!”</p>
落江宁低眉顺眼的回道:“宰相大人,下官所做都是为了您着想。”</p>
李相冷哼一声:“朝秦暮楚还想即当又立?为我着想,我看你是想攀附陛下!”</p>
落江宁抬眼看了一下对面之人,李相年逾半百,看人时不自觉地双眉上挑,眼神中常常透露出轻蔑之意。</p>
“宰相大人,陛下近日来的所作所为与冯亭献上党无异。”</p>
李相问道:“你想说的是祸水东引?”</p>
落江宁从容地点头:“秦要攻韩,韩太守冯亭出计将上党献给赵国,顺势也将战火引到了赵国,此策让韩多存活了三十余年。您在朝堂上倍受尊崇,陛下屡屡示弱,导致太尉和阳武侯等人对您多有微词。长公主回归后,陛下更是利用长公主横冲直撞的性子招惹您,不就是让您四处树敌,落下权相专政的恶名吗?”</p>
“长公主完成备嫁便要和亲,本就是无足轻重的人,宰相大人应爱惜羽毛,不与无关之人较长短,莫要中了祸水东引之计。”</p>
李相听的将信将疑,道理是没错,但落江宁做的事情让他很不舒服。</p>
当初抬举他,除了他献计有功,另一个考虑是想在翰林院埋下个眼线,时刻监视岳掌院的动向。</p>
如果他知恩图报便是枚得用的棋子,否则就做弃子吧!</p>
“本相应该怎么做自有分寸,不要以为有几分小聪明就能恣意妄为,你还不配对我指手画脚。”</p>
落江宁垂首回道:“宰相大人教训的是,下官谨记。”</p>
李相见他服软,觉得目的已达到,便不再理会他,甩袖扬长而去。</p>
落江宁目视前方,直至李相的身影消失在拐角处才缓缓说道:“戏也看的差不多了,请长公主出来吧。”</p>
祝卿安闲逛御花园时听到有人密谈,便躲在菊花坛后面的草丛里偷听,她藏的天衣无缝,怎么会被人发现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