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吕不韦何以誉为"战国第一商人"?晚年又何以自杀?(1 / 2)

一、吕不韦其人</p>

大约公元前292年,吕不韦出生于战国时期卫国濮阳(今河南安阳)。其出生语焉不详,只知他乃姜姓,据说是姜子牙23世孙,早年往来于各国经商,凭着"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经商智慧,年过而立便积累千金,成为富可敌国的商人。</p>

不过,战国时期,商人的地位很低。那时,业已形成"士、农、工、商"等级制度,商人挂末,时人并不看好。故尽管吕不韦很有钱,但在社会上仍无多少话语权。</p>

在"学而优则仕"的理念指导下,人们争相追逐"士"的优越感,仕途经济便成为正统导向,影响着时人的价值取舍。</p>

这样的环境氛围,使得富商吕不韦很是苦恼,期望有朝一日改变商人的身份,走上"士"的道路。</p>

于是,他与其父说的一段话便构成了后来转行的依据。这段话很有名,《战国策》予以了收录。原文如下:</p>

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主定国之赢几倍,曰,无数。</p>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若从事农耕经营,可获利十倍;从事珠玉买卖,可获利百倍;而从事于谋人谋国,获利则无以计数了。</p>

由此可见,那时的富商吕不韦便开始寻找摆脱商人身份的道路了。</p>

二、吕不韦独具投资眼光</p>

果然,吕不韦很幸运。他在赵国经商时,发现了到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异人(后改名为赢楚)。</p>

原来秦赵两国之前曾发生了一场战争,秦国战败,只得拿儿子或孙子作押求和。那时秦国正是秦昭王时期,因太子悼客死在魏国,他的次子安国君便被立为太子。这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异人乃安国君与夏姬所生,系庶出,不受宠爱;而安国君偏喜欢无子嗣的华阳夫人。</p>

于是,备受冷落的异人被派到赵国作人质。</p>

那时的赵国正处在强势期,见异人落魄,更不待见他。异人在赵国的生活可想而知?困窘之极,连日常的用度开支包括所乘车马都捉襟见肘,难以保障。</p>

在邯郸做生意的吕不韦见到异人后,大喜,认为可以风投他,实现其谋人谋国改变身份的远大抱负:</p>

"我发现了一个奇货,此人是秦王国太子赢柱小老婆的孩子,国王赢稷已经很老,不久就会死,赢柱肯定即位。而赢柱大老婆没有儿子,我有把握将此人投资成秦王国国王。"</p>

这便是成语"奇货可居"的由来。意思是吕不韦发现了异人,就像见到了一件奇货一样,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p>

可见,这吕不韦果然是惯性的经商理念,投资眼光非常毒辣。他后来果然风投成功,异人赢楚当上了秦庄襄王,给予他丰厚的回报:任用吕不韦为大秦帝国的相国。</p>

吕不韦一时权倾天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由此誉为"战国第一商人"。</p>

三、吕不韦是怎样风投异人获得巨大成功的</p>

可以想象,那时的异人尽管是安国君的儿子,但也是庶出,又在赵国做人质。异人别说回国,更别说继位,就在赵国生计都很艰难,性命亦难有保障。</p>

这样的风投谈何容易?简直比登天还难。</p>

偏偏吕不韦极为看好异人,他采取了以下一系列非常精准的风投措施:</p>

首先,他只身拜访异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将其说服:</p>

吕不韦先道:"我能光大您的门庭。"异子起先对仅仅是商人身份的吕不韦的话当然不信,很不屑地回言:"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笑曰:"我的门庭要等待您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接着,吕不韦便为异人一针见血地分析道:"秦王已经老了,您的父亲安国君被立为太子,安国君现中意于您的兄弟子傒,子傒又有母亲在后宫照应。而您排行中间,母亲又不受宠,秦王死后,安国君继位为王,您也不要指望同您的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您自己又处于祸福难测的敌国,一旦秦赵开战,公子您的性命难以保全。"</p>

一席话切中异人心坎,便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