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儒雅的朱标是朱元璋与皇后马大脚于1355年所生的嫡长子,自小深得朱元璋喜欢,兼之朱元璋原本对皇后马大脚情深意重,自然对朱标寄予厚望、偏爱有加。</p>
朱元璋1368年登基称帝后,当即立朱标为皇太子,明确为皇位继承人。</p>
谁知?1392年,奉朱元璋命令前往陕西考察选址事宜的朱标,回京后却感染风寒突然病逝。让朱元璋痛心不已,不仅追谥朱标为"懿文太子","屋乌之爱"下,还将他的长子朱允炆明确为皇位继承人。</p>
考虑到皇长孙朱允炆太年轻,没有威望,也没有政治手腕,镇不住开国功臣。朱元璋只得又采取残忍举措,大肆诛杀健在的功臣宿将,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给朱允炆铺路,好让他顺利继位。</p>
于是,朱元璋选择了拿凉国公蓝玉、开国公常升等人开刀。因他们居功自傲且不大听令,又手握极重的军权,于大明王朝而言,已是最大的潜在威胁,唯有以意图谋反定罪才能彻底清除这一隐患。</p>
"蓝玉案"也就是在这样悲壮的背景下惨痛形成的。</p>
后来之所以又处死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主因是他们与藩王有姻亲关系,冯胜的女儿是周王朱橚的王妃,傅友德的女儿是晋王的世子妃。</p>
这些藩王,对朱元璋选择皇太孙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本就不满,若他们与开国功臣遥相呼应对抗朝廷,皇长孙朱允炆肯定没法应对。</p>
由此,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便以各种理由痛下杀手,致使当朝健在的开国功臣被处置得几乎所剩无几。</p>
事实上,朱元璋大肆诛杀开国功臣,并不是"变态狂"亦或是一时心血来潮所致,他其实是在非常清醒的状态下郑重择决的。</p>
只是,朱元璋没想到,他这样做,固然集中了皇权,也为年轻的皇太孙朱允炆顺利登基扫除了障碍。</p>
但是,也让建文帝深感"万马齐喑究可哀",尤其是可用之材的极度匮乏,致使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借机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获胜,成功登上大明第3位皇帝的宝座,这就是集大成的明成祖。</p>
可见:福兮祸兮,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历史折腾了一圈,还是回到了原来的走向。</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