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燕京,我跟你一起去!(2 / 2)

文豪1978 坐望敬亭 2101 字 3个月前

“我想删,他也得答应才行啊!让他删改跟要他的命一样。我看他啊,都快成朝阳的狗腿子了。”</p>

章德宁性情开朗,大大咧咧,玩笑话说着说着就有点跑偏了,周燕如咳嗽了一声,提醒她道:“别瞎说,注意点影响!”</p>

把一位知名作家比喻成狗腿子,这要是传出去,太得罪人了。</p>

章德宁自知失言,立马闭上了嘴,转移话题道:“看这些读者的反应,《闯关东》这回的影响确实不是一般的大啊,只是透露了一点情节而已。”</p>

王洁说道:“以我们作为编辑的专业角度来看,这部小说的好是毋庸置疑的。不过读者群体的这种强烈反响确实有些夸张了,我记得当年主编写的《青春之歌》也是风靡全国,但也没掀起这样的波澜来。”</p>

“不一样的。那个时候说是风靡全国,但实际上受众还是少,识字率都没提上来呢。</p>

这几年文学爱好者不管是数量还是热情都要远超那个时候,朝阳这部小说又是众望所归,在文学界和读者群体嚷嚷了两三个月。</p>

现如今终于浮出水面,凭借着过人的质量没有让大家失望,这种情绪自然会更进一步。”刘恒理性的分析道。</p>

王洁点点头,“说起来,现在的情形也不是一般作品能办到的。发表之前传的沸沸扬扬,读者们的期望已经被吊的那么高了。”</p>

“是啊,只能说还是质量太过出众了。”</p>

《燕京文学》编辑部内关于《闯关东》的讨论是如今国内文学界和读者群体的一个缩影。</p>

同一时间的广州,大沙头旧楼内。</p>

《花城》主编兼花城出版社总编辑李士非正与社长苏晨进行一场可能改变出版社命运的对话。</p>

“这一步迈的太大了!”苏晨叹了口气,满脸惆怅之色。</p>

李士非劝道:“老苏,这也是适应市场化经济的举措,现在有林朝阳这个开路先锋在,对我们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p>

见苏晨沉默不语,他又接着劝说:“历来改革,常常是憋到不得不为的时候才壮士断腕,最后往往要经历切肤的痛苦。</p>

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为什么不可以在巅峰的时候进行改革呢?</p>

这样做阻力当然很大,但阵痛也无疑是最小的。”</p>

苏晨看着他,“既然是改革,有成功,就有失败,你想没想过失败会怎么样?”</p>

李士非无所畏惧的说道:“还能怎么样?大不了我这个总编辑不干了!”</p>

“你说的轻巧,单位呢?我们怎么跟上面交代,怎么跟下面交代?”</p>

李士非摇了摇头,说道:“老苏,我觉得你把这件事想的太过严重了。版税制度,说到底是出版社与作家共担风险。你难道不清楚基础稿酬+印数稿酬模式的弊端吗?”</p>

他说到这里,脸上现出几分郁闷之色,“不算《花城》《随笔》这几份杂志,社里一年出版近百种图书,真正能够赚钱的图书有几部?</p>

出一部书,作家少则拿一两千,多则拿三五千,销量一两万册以下的图书我们连支付给作家的稿费都赚不回来。</p>

难道这就没有风险吗?”</p>

“你不懂!”苏晨眉头紧锁,似有难言之隐。</p>

“我太懂了!”李士非断然道,“不就是顾及舆论影响吗?老苏,我们花城出版社好歹也处在改革开放最前沿,难道还怕敢为天下先吗?</p>

这一期的《花城》你是看到了的,半个月,才半个月啊,销量眼看着就要到100万份了,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呀!</p>

《闯关东》分两期发表,为《花城》创造的销量不会低于500万份,这几乎是以前一年半才能创造的销量,销量就是效益啊!</p>

这样的作品,它的销量会差吗?</p>

我跟朝阳写信聊过,《高山下的花环》现在的总销量可是已经突破了一千万册大关了。</p>

以《闯关东》现在表现出来的潜力,它即便达不到一千万册那样恐怖的销量,三五百万册总是有的。</p>

我们现在好不容易达成跟朝阳的合作,你难道要眼睁睁的看着这样的机会从手里溜走?</p>

这样的机会对于我们出版社来说,千载难逢啊!”</p>

李士非的眼睛凝视着老搭档,话语掷地有声。</p>

苏晨望着他,眼神从犹豫不决逐渐变得坚定,“也罢。都这把老骨头了,折腾就折腾吧。就照你的想法来。”</p>

他停顿了一下,“燕京,我跟你一起去!”</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