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一无所获(2 / 2)

“宋徽宗耗费巨资,人力,物力,劳民伤财,从江南运来太湖石,修建艮岳,不但引起方腊起义,更是最终导致了被俘灭国。”</p>

“此等教训,犹在朕的眼前。朕怎能再重蹈宋徽宗的覆辙?”</p>

众官员听了,皆是默然。是啊,陛下如今威望正隆,仁德享誉天下。</p>

若把这些太湖神石,也运至京师之中,岂不是就成为了宋徽宗那样,祸国殃民的皇帝了吗?</p>

他们刚才建言陛下,让运回至御花园,这不是要陷天子于不仁不义之中吗?</p>

想到这,不少的官员,开始擦拭额头的上的汗。一个个低着头,不敢再言语。</p>

这时,还是老谋深算,老奸巨猾的内阁首辅商辂,走了出来。</p>

“陛下,神运石,乃是太祖洪武皇帝,永乐皇帝,一直心念的神物,运回京师宗祠,可表您的孝心。”</p>

众文武听了,皆是睁大眼了。</p>

啧啧,这天下第一神童就是厉害。</p>

不愧是大明的内阁首辅,换一个说法,就能达到同样的目的。</p>

运回御花园,定会被天下人诟病,说新帝穷奢极欲,祸国殃民,像宋徽宗一样劳民伤财,玩物丧志。</p>

但若说运回皇家宗祠不远处的御花园,就能被天下人称赞皇帝仁孝无双,实现了先祖一直以来的夙愿。</p>

同样都是运回御花园,但影响却是不一样。</p>

朱祁钰若有深意地看了看这位大明最为聪明的人。</p>

而后道:“那就按照首辅所说,运回京师,朕到时亲自祭告太祖洪武皇帝和永乐皇帝。”</p>

“对了,其他的太湖石,也都一同运回京师吧。”</p>

“是,陛下,臣就这去安排。”周王朱有燃知道这是他表忠心的绝佳机会,立即应承了下来。</p>

就这样,朱祁钰获得了大宋艮岳里的大部分精品太湖石。</p>

相信运回京师之后,皇家的御花园,将成为京城所有文人骚客们向往的地方。</p>

汴梁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大城,又曾作为数个朝代的都城。</p>

朱祁钰好不容易来一次,当然不能白来。怎么也要待上几天。</p>

更重要的是,徐有贞在汴梁这一段黄河,正治理河务。</p>

对于整个大明来说,黄河的治理一直都是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之一。</p>

怎么也要去巡视一番他治理的情况。城北三十里,黄河滩。几十万的民工,正热火朝天在黄河堤上忙碌着。</p>

徐有贞得知皇帝来了之后,立即放下手中的事务,慌忙来迎接天子的视察。</p>

“臣徐有贞,拜见陛下。”徐有贞颇为感动带着河务官员,叩拜在地。</p>

“嗯,徐有贞,这半年不见,你真的瘦了。”</p>

朱祁钰感慨地望着眼前这个又黑又瘦的官员,和颜悦色道。</p>

商辂,于谦等人看到他,也颇为惊讶。</p>

看得出,自从他受命治理黄河之后,真的改变了不少。</p>

他虽然黑瘦,但眼神中却也有光了。那是希望之光,兴奋之光。</p>

是一个人做极其喜爱之事,才有的光。众人坚持,心中不由感叹。陛下真是有识人,用人之明。</p>

像徐有贞这样的人,本应该被罢免官职,或者流放的。</p>

但陛下非但没有治他的罪,反而还给予了其重用。</p>

把治理黄河如此重要的事,交给了他。</p>

不过,听完这徐有贞的治理黄河规划和情况之后,不少懂河务的官员,一个个都露出钦佩之色。</p>

此人真是一个治河的天才。</p>

若他的这些规划能够实施,不但黄河能够得到大治,而且,还能保证二百年不会再忧虑水患。</p>

“陛下,这黑口湖水库与黄河已经贯通。”</p>

“其不但能够分担黄河泄洪,同时也能灌溉汴梁十余万良田。”</p>

徐有贞指着远处广阔的湖泊道。</p>

那滔滔黄河水被引流入那黑口湖后,黄沙逐渐沉积,变成了清澈的湖水后,才会被引入数条河流。</p>

这些河流环绕着汴梁城,不但能极大提高航运能力,对于两岸的农田灌溉,也有很大的益处。</p>

这时,一旁的周王朱有憔道。。</p>

“陛下,据我汴梁城有经验的河工估计,徐大人治理之后,黄河以南地区的农田收成,将提高数十石之多。”</p>

“可以说,对周围诸郡,带来了极大福泽。”</p>

朱祁钰听了之后,含笑点头赞赏。</p>

“徐卿这才半年的时间,就治理了数段黄河的河务,真乃我大明的奇才。”</p>

徐有贞听了,眼中透着-振奋。“这全赖陛下的威德。”</p>

治理黄河虽苦,但能看到福泽数百万的百姓和农田,他也有极大的成就感。</p>

当然,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天子的认同。</p>

“有功当赏,来人,赐徐卿锦缎千匹……”</p>

“除徐卿外,其余河务官员,皆有封赏。”</p>

(/59878/59878962/10100618.html)</p>

。</p>